咏春高手遭散打冠军暴打,又被忽悠了?
(2015-01-21 10:34:07)
标签:
娱乐散打冠军电视节目节目观众 |
分类: 娱评 |
咏春高手遭散打冠军暴打,又被忽悠了?
乔志峰
咏春高手回应遭散打冠军暴打:比赛内定我输。最近,一段有关“咏春高手遭散打冠军暴打,肋骨被踢断”的视频在各大网站疯传。该视频来自天津卫视一档真人秀娱乐节目。“被踢断肋骨”的当事人为海南省武术协会副秘书长、中国武术六段教官杨成章。在网络的推波助澜下,习武爱好者及部分中国武术行家开始了一场“中华传统武术与现代搏击,到底谁强”的大讨论。杨成章在沉默数日后接受记者采访,称为配合节目,并没有真打。(1月20日《北京晨报》)
事情是否真如杨成章所言是事先“内定”的,尚未得到最终的证实,但现如今电视节目玩“策划”的现象,却并非什么秘密。有的电视节目看似现场发挥,其实说白了就是演戏,每一个环节都经过精心策划,参与者该做什么、该说什么、什么时候该哭、什么时候该撒泼,都是设计好的。相亲类节目、情感类节目雇演员当“托儿”非常常见,就连本应有点文化品位的鉴宝类节目也闹出过“干爹门”之类的闹剧。多一个“暴打门”,又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呢?只是不知道杨成章的肋骨是否真的被踢断,如果真的是为了演戏而付出如此惨痛的代价,也未免太敬业了点。
电视频道多了、节目多了,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为了能够吸引眼球、在竞争中站稳脚跟,某些电视节目和电视人可谓是绞尽了脑子、无所不用其极。煞费苦心进行“策划”和排演,把节目搞得既“像真的一样”,同时又出人意料、高潮迭起,就是其惯用手法。电视节目研究专家、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徐昉州曾表示:“做电视节目主要就是做过程,结果反倒不重要。要找对象,你可以上婚介所,不必看《非诚勿扰》;要辨文物真假,你可以去文物鉴定中心,也不必看《天下收藏》。”专家就是专家,一语道破天机——某些电视节目不过是“挂羊头卖狗肉”,演戏而已。娱乐一下尚可,万万不可当真。只不过,不少观众却没有专家的眼光和豁达心态,他们出于对电视的信任,常常被欺骗了还不自知。咏春高手遭散打冠军暴打,难道公众又被忽悠了?
电视节目“假戏真做”忽悠观众,自有一套自己的理论。评论家窦含章也曾表示:“我们需要轻松娱乐的东西,它给大家带来的是欢笑,对社会道德也未必有什么冲击。而且,电视的受众是大众而非专业人士,大众喜欢‘新奇特’,一味追求高端和严谨,节目就得死掉了!”如果没有理解错,其言下之意无非是:为了收视率和节目的生存,打打擦边球、玩玩“新奇特”无可厚非,只要能够给观众带来娱乐和欢笑就行了。这样的说法也不能说完全不对,但过度追求娱乐和收视率、罔顾节目的科学严谨和社会效益,很容易将娱乐异化为“愚乐”,滑入“三俗”的泥沼。类似节目短期内或许可能吸引一部分观众,而从长远看却并不一定符合电视和文化发展的规律。随着观众欣赏水平的提高,早晚会被淘汰。
不是说电视节目追求轻松娱乐不对,只是觉得,某些电视节目本来是假的,却不告诉大家自己是假的,有点太不地道,甚至涉嫌“欺诈”。很多电视剧都会打出“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的提醒,某些“挂羊头卖狗肉”的电视节目,是否也该明确提醒观众和参与者“本节目纯属演戏,切勿当真”呢?
新闻链接
http://news.163.com/15/0120/01/AGC9PI2S00014AE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