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大脑”味道如何?
(2014-12-19 07:44:31)
标签:
娱乐马云大脑周杰伦面包店 |
分类: 时评 |
“马云大脑”味道如何?
乔志峰
写下这个标题,我自己都觉得瘆得慌。不过,这倒并非在下想当“食人狂魔”,而是有些商家太过“创意无限”。
12月18日的《三湘都市报》报道说,“马云大脑”菜名现身湖南科技学院食堂,学生们纷纷打探,最终搞清了,这“马云大脑”其实是红烧青鱼。据了解,这是食堂阿姨们为了吸引学生就餐想出来的新招,“多吃鱼能补脑,马云现在这么火,想借他的名吸引学生到食堂就餐。”
不知马云得知此事,心里会是啥滋味?是为自己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沾沾自喜,还是感到浑身不舒服?记者在校园内问了几名同学“马云大脑”味道如何,几乎无人能应。“菜名在校内远扬,可看到‘大脑’二字,谁想去吃啊!”看来,学生很理性,商家有点表错了情。
类似“吃”名人的现象,其实早已有之,有的生意还不错。周杰伦小切饼、肉松拓哉、林咖欣小切饼……此前据媒体报道,广州梅花村的某连锁面包店内的不少面点竟然是用当红明星的名字或谐音来命名的,而热衷购买这些“明星包点”的大多是追星一族。三名刚放学的学生妹结伴走入面包店,其中一个学生妹问其它两位同学:“要不要吃‘周杰伦’”?短发同学说:“不,我要吃‘林嘉欣’。”另一名女同学则大呼:“我要‘周杰伦’,我要‘木村拓哉’。”——如果不知内情,突然听到这样的话,还真会叫人误以为进了孙二娘开的馒头店,吓一大跳。也实在想象不出那些光顾面包店的朋友,当他们把“周杰伦”放在嘴里大嚼的时候,是什么感觉?难道现在流行“爱他就要吃掉他”?
“周杰伦”也好,“马云大脑”也罢,商家如此煞费苦心地取名,其目的无非是想利用“名人效应”吸引消费者的注意、推销产品。可能有些商家的确从中获得了丰厚的经济利益,他们才是“吃”明星名人的“大食客”。可是,你以别人的名字命名食品,显然是不尊重别人的人格。明星名人也是人,也不容随便“吃”来“吃”去。
吃了“周杰伦”,再吃“马云大脑”,然后还有一大批明星、名人可以吃。部分消费者图个新奇,商家则赚个盆满钵满,看似皆大欢喜。可不管怎样,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都不能忘了社会效益。相信谁都不愿意生活在“吃人”的环境里吧?并且,这种做法已涉嫌侵权,相关部门应该出面管一管,不能任“吃人”的不良现象泛滥蔓延。
新闻链接
http://news.sina.com.cn/s/p/2014-12-18/08553129899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