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伤亡人数矿难伤者事故 |
分类: 时评 |
矿难伤亡人数公布应及时、准确
乔志峰
辽宁阜新矿难伤亡人数遭疑:公布人数前后不一。11月26日凌晨,阜新矿业集团恒大煤矿地下800米的一团大火夺去了26条生命。在亲属们不知亲人伤情的情况下,阜矿集团对外公布的伤亡人数也开始被质疑。11月26日上午,阜矿集团公布事故造成24人死亡、52人受伤,同时有13人平安升井。到26日晚间,阜矿总医院两名重伤者抢救无效去世,死亡人数升至26人,但阜矿集团对媒体公布的伤亡情况则是死亡26人,而受伤人数依然是52人。公布的伤亡人数前后不一致的问题遭到了伤者家属的质疑,同时一些谣言开始在伤者家属间流传。(11月28日《北京青年报》)
事故伤亡人数为何常遭质疑?首先,以前确实出现过一些瞒报的案例,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响,损害了责任单位甚至是政府部门的公信力;另外,事故死亡人数的多少决定着对事故级别的认定,也最终决定着对责任人行政处分或刑事问责的力度。在现实利益的考量之下,不能完全排除责任方为了推卸责任、减轻处罚,而故意瞒报、少报伤亡人数特别是死亡人数的可能。当然,这只是一种“可能”,并不意味着每一起事故背后都存在类似问题。
其实,消弭家属和公众的疑虑并不难,公布详细的死伤者名单就可以了。然而现实却是,一些地方在发生事故后总是对伤亡名单遮遮掩掩、拒不公布,甚至不惜为此想出各种千奇百怪的借口。有的说担心公布名单后怕对死者家的老人打击太大,有的称要“尊重死者家属的意愿”,有的则直到副总理级别的“大领导”发话,才羞羞答答地口头公布一个名单……类似的做法和态度,怎能不引发舆论的批评和质疑?
矿难伤亡人数公布应及时、准确。唯有及时,才能让真相跑在前边,不给谣言以滋生传播的空间;唯有真实,方能取信于人,维护真正的公信力和社会稳定。具体到此次的阜新矿难而言,凌晨矿难发生,上午就公布相关数字,还是比较及时的。可是,晚间又有两位伤者去世,为何死亡人数增加了,伤者人数却没有相应减少?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或许只是工作人员粗心大意,公布之前忘记减去相应人数了,并非有意为之。可不管怎样,客观上都造成了数字不准确、遭受质疑的问题,应及时予以纠正和澄清。由此也提醒我们:进一步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完善发布流程,才是改变“事故伤亡人数常遭质疑”之类现象的根本之道。
新闻链接
http://news.163.com/14/1128/04/AC42M1FI00014AE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