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讽官版“小苹果”是讽刺更是无奈

(2014-10-22 07:20:02)
标签:

杂谈

小苹果

龙口镇

村民

无奈

分类: 时评

讽官版“小苹果”是讽刺更是无奈


乔志峰


村民改编小苹果讽刺村官:做的坏事还都不嫌多。“你是我的小呀小村官儿/做的坏事还都不嫌多/忽悠了村民伤害我的心窝/激怒我心中的火……”10月17日,广东鹤山市龙口镇沙云村沙洞村(沙洞第一经济社)出现的一张海报,引起了村民的围观。海报改编自歌曲“小苹果”,矛头直指村干部。(10月21日《南方农村报》)


讽官版“小苹果”,歌词改得很尖刻。村民们何以会有如此“创意”?原来,早在今年8月,媒体就以《集体资产交易,情理角力法律》为题,报道了沙洞村对外发包石场,因种种纠纷与矛盾,导致土地租赁合同半年没签成,集体收入蒙受损失一事。近日,记者再次来到龙口镇,发现事情依旧悬而未决。虽然这当中情况可能比较复杂,处理起来比较棘手,可总不能这样无限期地拖下去吧?因此,村民之所以要改编个讽官版“小苹果”出来,既是一种讽刺,更是一种无奈——试图在用这种黑色幽默的方式来为自己争取一点关注,以引起政府对相关问题的重视。


近年来,我发现一个极具时代特色的现象:老百姓在表达自己的诉求的时候,特别是面对那些通过正常渠道很难得到解决的问题的时候,也开始玩“创意”了。比如说在讨薪方面,就先后有身披“字书衣”讨薪、拜河神或拜县长讨薪等“行为艺术”出炉。而在维权方面更是创意迭出,有关集体下跪、跳楼秀、跳桥秀的新闻不绝于耳。这些做法或许都有点过激,但绝大多数都并非故意“惹事儿”,而是事出无奈——如果反映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的解决,谁会没事找事折腾自己?


只有把整出点“大动静”,才能招徕到眼球、吸引媒体报道,才能最终倒逼相关部门来解决问题。这就是那些普通人也搞“行为艺术”的初始动力所在。甚至有论者曾经提出,就连贫困者想要得到救助,也须有故事、有“亮点”,穷得“与众不同”。否则,可能你的求助就如同投石入海,连个响儿都听不到。而实际上,为老百姓解决问题乃是政府部门的基本职责,他们原本应该主动做到的事情,为何却还要当事人绞尽脑汁方能吸引到他们的目光?由此折射出的某些当政者的失职失责和麻木不仁,可谓是触目惊心。


讽官版“小苹果”之类的创意横空出世,当然也可以理解为现在老百姓文化水平提高了,开始有了初步的“策划”意识和能力。而貌似幽默或恶搞的表象下隐藏着的更深的无奈和悲哀,却才是全社会和政府部门最该反思的。公权有作为,才能让老百姓不受折腾。


新闻链接

http://news.163.com/14/1021/01/A91VCMUJ00011229.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