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杨六斤事件”需要后续报道

(2014-06-28 06:40:20)
标签:

娱乐

节目

媒体从业者

电视节目

乔志峰

分类: 时评

“杨六斤事件”需要后续报道

 

乔志峰

 

杨六斤身世堪怜但并非节目中那般孤苦无助“父早亡,母改嫁,随后爷爷奶奶去世,7岁成了孤儿,独自居住数年,靠堂哥每年给的500元生活费,靠自己捞鱼、吃野菜维持生活”,随着广西某电视一档公益节目的播出,杨六斤的故事让无数国人掉眼泪,爱心人士更为他捐款达数百万。然而,媒体深入广西发现,杨六斤确实身世堪怜,但并非节目中那般孤苦无助,其每周五天住校,周五才回家,所吃野菜当地农家常吃。并享受低保等各种资助。“野菜充饥”系应电视台要求所拍。627日《南方都市报》)

 

坚强的杨六斤感动了全中国,可让他出名的电视节目却并不那么严谨。当地几位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假的”,杨六斤的亲戚也称“觉得像在演戏”。让很多人流下眼泪的吃野菜的镜头,原来是“拉着去拍出来的”。说电视节目造假,或许有点言重了;但毫无疑问,其中的一些细节经不住推敲,甚至还有“摆拍”嫌疑。很多好心人为杨六斤捐款,都是看了电视节目后做出的决定。如果他们知道节目有“水分”,心里会怎么想?

 

所谓“摆拍”,就是拍摄对象在摄影师(摄像师)的指导或设置下,摆出一种姿势或故意做出一种动作供摄影师拍摄。这种电影、电视、艺术照拍摄中常用的手法,却被某些“聪明”的人用在了新闻报道中,这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了。公益节目也“摆拍”,虽然出发点是好的,却同样误导、欺骗了观众,不仅违背了新闻最基本的真实性原则、损害了媒体的公信力,更是伤了爱心人士的心,在观众中产生了负面的影响。从一定程度上而言,公益节目因其特殊性,比普通节目更应拒绝“摆拍”。

 

“摆拍”现象频现,折射出某些媒体从业者中存在的好大喜功、弄虚作假歪风。其实,值得关注的新闻无处不在,令人感动的事情和“闪光点”也比比皆是,只要深入一线、心系民生,怎么可能发现不了好的新闻素材呢?哪里用得着“摆拍”呢?杨六斤的正常生活和境遇到底是怎么样的,希望涉事节目组能够再做个客观真实的后续报道,以澄清事实,还杨六斤一个“公道”,也给关心杨六斤的好心人一个明白。

 

 

新闻链接

http://paper.nandu.com/nis/201406/27/235370.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