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官员“通奸”为何遭围观

(2014-06-07 07:05:34)
标签:

通奸

官员

围观

私生活

措辞

分类: 时评

官员“通奸”为何遭围观

 

乔志峰

 

官员违纪情况通报时隔2年再现“通奸”字眼65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发布消息: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原副总经理戴春宁因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在其违纪情况通报中,出现了“与他人通奸”一条。“通奸”一词很少用在处理干部上,最近一次是在2012年,无锡市委原书记毛小平落马,违纪情况有“与两名女子通奸”。66日《河南商报》)

 

官员“通奸”,不仅引起不少公众的好奇,甚至还引来不止一家媒体饶有兴味地对此进行“解读”——不仅统计了“通奸”出现在违纪通报中的次数和频率,还查词典、扒规定,咬文嚼字,对“通奸”以及与其类似的“与他人发生性关系”等用语予以对比分析。

 

其实,类似现象并非第一次出现。此前,就有媒体曾梳理落马官员作风问题通报,发现用词各有不同。除了“保持不正当男女关系”、“道德败坏”,还有“严重道德败坏”、“生活腐化”、“生活糜烂”等。措辞不同,问题的严重程度也有所区别。甚至有传言称,采取何种措辞,与官员玩弄女性的数量有关。

 

汉语言的博大精深,从对官员性事的表述上便可见一斑。官员“通奸”为何遭围观?这里边当然不能排除有“猎奇”的心理作祟,但主要还是在于官员身份特殊。他们的“性福”生活,往往与其手中掌控的权力和资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很多贪官私生活都不检点,私生活不检点的官员,也很容易腐化堕落,最终滑向违法乱纪的深渊。

 

同时,官员“通奸”常遭围观,还折射出当前公众对公权力监督渠道的缺乏。跟官员的“私生活”相比,其“公生活”(公务行为)更值得关注,也更应该成为公众监督的重点。然而,监督的前提在于行政透明,而北京大学与多家机构合作发布的中国行政透明度观察报告却显示,很多行政单位的行政信息公开都不及格。

 

如果各级官员的“公生活”都能做到公开透明,大多数人对官员的“私生活”不可能有这么大的兴趣,非要不遗余力地去打探、去议论、去追问;官员落马后,也不可能兴致勃勃地去抠通报的字眼,试图发现隐藏在不同措辞后的“小秘密”。不管是出于公民知情权的需求,还是出于应对反腐严峻形势挑战、保护官员不犯错误的需要,尽快推进包括财产公开在内的制度反腐并加大行政透明度、引入真正的公民监督,都已刻不容缓。

 

 

新闻链接

http://news.163.com/14/0606/04/9U1GK4DJ00014Q4P.html

 

http://news.sina.com.cn/c/2014-06-06/015930302591.shtml

 

解读落马官员 作风问题通报用词

http://epaper.scnjnews.com/html/2014-06/06/content_236405.htm?div=-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