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辟谣”能否别着急

(2014-05-29 07:17:54)
标签:

不可能

纪检部门

相关单位

三个月

官员

杂谈

分类: 时评

“辟谣”能否别着急

 

乔志峰

 

北京交管局原局长被查官方两年前曾连续辟谣527日,北京纪检监察网通报: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原局长宋建国涉嫌严重违纪,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2012126日,曾有媒体报道称,宋建国因涉嫌违纪,正在接受纪检部门的调查。当日下午,北京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平安北京”连发三条信息进行澄清。(528日新华网)

 

媒体曝出官员严重违纪正接受调查的消息,相关单位当天下午就进行了辟谣,并且是连发三条信息。其反应之迅速、工作效率之高,都可圈可点。只不过,两年后,曾经辟过谣的事情却实实在在发生了,并且是由纪检部门宣布的。想必这回尘埃落定了,相关单位不可能再“辟谣”了。媒体报道此事时,称“527日,北京纪检监察网一则消息通报,为两年前的一篇媒体报道画上句号”,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而部分网友却没这么含蓄,他们直言不讳地对两年前的“辟谣”行为提出了疑问。不知相关单位是否对此进行一下回应?

 

当然,今天被调查,跟两年前的“辟谣”之间不见得必然存在矛盾——说不定,两年前的传闻确系捕风捉影,该官员当时确实未被调查。可是,纵观事情的经过和各个时间节点,却还是让人疑窦丛生。特别是“辟谣”三个月后,“平安北京”在2013222日发布消息称,“交管局首都交通座谈会”上,北京市公安局副局长、交管局局长张兵出席。这也意味着,宋建国已经不再担任交管局局长一职。为何“谣言”流传后不久,宋建国便不再任职?是巧合,还是另有隐情?但愿这当中没有发生过法律与人情、查处与放纵、公开与隐瞒之间的博弈。

 

近年来,关于“辟谣”的争议有很多,甚至还催生了“民谣”和“官谣”这样的新名词。而所谓“官谣”,不少时候其实是以“辟谣”的形式出现的。最典型的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刘铁男被举报后,能源局曾称“纯属污蔑造谣”,成为一起著名的“官谣”事件。谣言要不得,“辟谣”同样也需要慎重。在面对“负面新闻”的时候,还请涉事单位淡定一点,不要急于草率“辟谣”,否则不仅难以服众,反倒会让公信力流失的现象雪上加霜。

 

 

新闻链接

http://news.163.com/14/0528/07/9TALVJA30001124J.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