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苍蝇”真的猛于“虎”?

(2013-08-21 07:54:30)
标签:

链接

高深

根源

京华时报

留得

杂谈

分类: 时评

“苍蝇”真的猛于“虎”?

 

乔志峰

 

反腐舆情报告认为“苍蝇”猛于“老虎”“打老虎”和“拍苍蝇”成为反腐领域的形象比喻。2013舆情蓝皮书称,“苍蝇”的危害在于一是直接面向基层、面向人民群众,不良作风和滥用公权将在群众中造成极坏影响,从而直接损坏党和人民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比起“老虎”,“苍蝇”数量大,传播病菌范围广,其危害面更广、更深。“拍苍蝇”相对比较容易,但以其数量多,所以贵在坚持。820日《京华时报》)

 

这个“2013舆情蓝皮书”,是由中国社科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和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联合发布的,按理说比较权威。但对于其“苍蝇”猛于“老虎”的结论,我却实难苟同。有些常识性的东西尽人皆知,似乎无须经过多高深的论证。

 

“苍蝇”数量大,其危害却不一定比“老虎”大。“苍蝇”不过吃点残羹冷炙,“老虎”却是要大口大口吃肉的。“老虎”随便咬一口,能顶“苍蝇”咬一万口。如果万不得已非要选择,老百姓宁愿养一万个乃至更多的“苍蝇”,也不愿养一头“老虎”。不仅养不起,还太危险—— 一不小心“老虎”就要吃人,它有这个能力,甚至有这个“需求”。

 

“苍蝇”嗡嗡叫很烦人,但如置之不理,“有几个苍蝇碰壁”倒也成不了多大气候。“老虎”则不然,它老人家乃兽中之王,一声长啸、山谷回音,号令天下,谁敢不从?有一头坏“老虎”出没便足以危及一方“稳定”。遇到“吃肉不吐骨头”的主儿,更将民不聊生。

 

“传播病毒”乃“苍蝇”主要罪状之一。但我们应该搞清楚,这“病毒”到底来自何方。很多时候,“病毒”并非“苍蝇”制造,恰恰是从“老虎”身上一级一级传染下来的。上梁不正下梁歪,如“老虎”不能洁身自好,搞得自己满身“病毒”,还有什么资格要求“苍蝇”保持纯洁性?很多问题,看似出在“苍蝇”身上,其实根子在上边,“老虎”才是根源。要反腐,“老虎”、“苍蝇”都要打,谁都不能放过,更不能拿“苍蝇”来为“老虎”顶缸。

 

并且,有不少“苍蝇”之所以敢于为所欲为,是因为背后有“老虎”撑腰。如果先炮制“苍蝇猛于虎”的“科学理论”,进而将重点放在“打苍蝇”上,显然属于舍本逐末——留得“老虎”在,岂能无“苍蝇”?这群“苍蝇”倒下去,更多的“苍蝇”会钻出来。

 

 

新闻链接

http://news.sina.com.cn/c/2013-08-20/025427992601.s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