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不妨学学“伏茶姐”
(2012-07-09 07:38:47)
标签:
宋体伏茶玄武区奥斯卡奖茶点老乔乔志峰杂谈 |
分类: 时评 |
官员不妨学学“伏茶姐”
乔志峰
温州两名女子沿街发钱,不让拍照不留名。7月7日,温州街头,两个三四十岁的女性手提装满钱的黑色袋子,开着红色小轿车,沿大街小巷寻找伏茶点送钱,不愿拍照、不愿透露姓名。两人仅在东门红日亭的伏茶点就捐款6万元。(7月8日温州网)
在温州街头,街头免费伏茶已经有一定的历史,也成为一种爱心文化。平常许多人会到爱心伏茶点做义工或者捐款、捐物。这两位“伏茶姐”慷慨解囊为伏茶点献爱心,并且做好事不留名,还不让拍照,这样的“真善心”确实值得赞赏。
“伏茶姐”做好事“不让拍照不留名”的低调,让我不由自主想到当前某些官员屡屡引发的“作秀”质疑。判定一件事情究竟是否存在作秀并不难,我总结出了一个最简单的方法:看有没有记者在场。有记者在场的基本上都属于作秀——如果你不想作秀,叫记者干啥?自从总结出了这个判断作秀的最简单的标准,我每天都会被媒体上的很多报道逗乐。逢年过节,领导“访贫问苦”的镜头必然增多;遇到灾害或事故,领导们“亲赴一线”的报道便不绝于耳;另外,时常还有领导亲自为交警擦汗、为环卫工发“红包”之类的新闻见诸报端。领导们劳碌的身影、疲惫的面容、盈眶的泪水、亲切的话语令人无比感动;可是,当你忽然想到所有这些“令人感动的一幕”都发生在记者的镜头前,你还能感动得起来吗?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某报一篇题为《南京玄武区“低调捐助”暖人心》的报道:“玄武区今年开展助学的方式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助学单位和干部没有在大庭广众之下将现金、学习用品赠送给对方,而是悄悄地兑现自己的努力和爱心,受到了受助者的普遍欢迎。(受助者)张某感激地说,以往接受救助款都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就仿佛在向众人展览自己的贫困。现在这种方式细腻周到,非常感谢!”——这真的是“低调捐助”吗?既然“低调”,怎么还有媒体进行报道?从受助者“感激地说”来看,记者连受助者都当面采访到了。所谓“低调”,是指做了事情却不愿意让别人知道。现在倒好,虽然没有在大庭广众之下捐款,而是改为“悄悄”地进行,可在“悄悄”的同时,却通知了记者,通过媒体制造了更大的“动静”。这是不是有点“新闻策划”的意味?这样的所谓“低调”,实在是比一般的“高调”还“高”啊。
曾经听到过一种说法:国内的电影为啥得不了奥斯卡奖?因为最好的演员和最好的导演都去了官场。这种说法或许有点夸张,却也并非全无来由。建议某些官员今后不妨学学“伏茶姐”,多做实事少讲名利,更不要故意在镜头前表演作秀。果真能做到这样,虽然电视里、报纸上领导的镜头少了,但在老百姓心目里的形象却能得到改善。
新闻链接
http://news.ifeng.com/photo/society/detail_2012_07/08/15862752_0.shtml
南京玄武区“低调捐助”暖人心
http://xh.xhby.net/mp1/html/2007-08/30/content_59655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