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认定见义勇为还要查“关系”?

(2012-04-30 07:01:08)
标签:

天桥

宋体

集体利益

保护条例

车公庄大街

老乔

乔志峰

杂谈

分类: 时评

认定见义勇为还要查“关系”?

 

乔志峰

 

男子阻止抢劫被捅因认识被抢人未被算见义勇为。北京西城区车公庄北大街与车公庄大街交汇路口过街天桥上,一年轻女子遭遇两名不明身份男子抢包,与女子同行的王先生阻止时,被抢包男子刺中4刀。办案民警调查案情时告知,王先生与被抢女子史女士相识,无法算作见义勇为。429日《新京报》)

 

从新闻中可以看出,王先生跟史女士何止“认识”,他们通过QQ群结识,在参加聚餐饮酒后“一起离开”。王先生饮酒过多倒在天桥上,史女士蹲下搀扶时劫案发生。事发后,王先生的妻子也赶到医院。老婆,你要相信我。见到妻子进屋,王先生一直大声重复着这句话。这些细节,无疑都容易让人产生联想。

 

可是,无论我们对王先生产生什么样的“联想”甚至是“腹诽”,有一个事实是确凿无疑的——王先生确曾阻止正在发生的劫案,并一度与劫匪扭打在一起。而《北京市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护条例》第二条规定:“本条例所称见义勇为,是指为保护国家、集体利益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不顾个人安危,与正在发生的违法犯罪作斗争或者抢险救灾的行为。”王先生的行为完全符合上述要件。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相关条例并未对被保护对象的身份做出限定;也就是说,是否认识被抢人都不应该影响见义勇为的认定。

 

办案民警对事件的定性值得商榷。而从网上的留言看,支持民警甚至对王先生“嗤之以鼻”的网友不在少数。其实,这还是一个混淆了道德与法律界线的老问题。不管王先生与史女士是否认识,也不管他们有何种程度的交往,都属于私人事务和隐私范畴。在越来越开放的社会,男女网友之间的交往甚至连道德问题都算不上。但现在有不少人遇到事情,不是拿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对照,而是习惯于先拿出“道德的尺子”去测量别人——而所谓“道德的尺子”,还往往是以个人好恶来做标准的,合我意者大加褒扬,不合我意者板砖奉上,即使与法律法规相左也在所不惜。道德感泛滥的结果是感情用事。当政者过度依赖道德,很容易沦为“人治”;太多的普通人过度依赖道德,也可能造成另一种形式的“多数人的暴力”。这毫无疑问同法治社会是背道而驰的。

 

互相认识就不能算作见义勇为,显然也不利于鼓励见义勇为的行为。难道遇到戕害,只能等待陌生人“见义勇为”?难道认定见义勇为,还要查调查双方之间的“关系”?在当今社会,正义、正气是最需要提倡和鼓励的。在认定见义勇为时无需拘泥小节——即便小节有损,只要大义无亏,完全可以理直气壮予以褒扬。

 

 

新闻链接

http://news.163.com/12/0429/02/807N9FF400014AED.html

 

 

北京市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护条例

http://baike.baidu.com/view/4077867.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