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起码通车了”算哪门子“责任政府”

(2011-09-29 07:04:23)
标签:

汽车

分类: 时评

起码通车了”算哪门子“责任政府”

 

乔志峰

 

最近广西梧州市民投诉称,当地的交通干线桥梁桂江一桥经过了近一年的整修后刚刚通车,就产生了裂缝,现在又开始重铺沥青。梧州市政管理局局长梁冰表示,“通车是力保的关键,“我们政府是有责任心的政府,宁愿先通车,通车虽然路难走点,质量差点,但是起码通车了。”(928日《北京晨报》)

 

经过近一年的整修后刚通车,就出现了裂缝等问题;加铺沥青马蹄脂的材料稀缺,桥面裂缝的提前发现,整体验收的未能完成,都没能阻碍梧州市桂江一桥大修后如期通车。原来,领导要的就是“宁愿先通车”、“起码通车了”。

 

桥梁工程关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质量和安全性才是首位的,切不可一味追求施工速度。宁愿先通车”、“起码通车了”,领导的说法令人不解。一位自称是施工方负责人的何先生接受了记者采访,施工没有满足高标号混凝土的要求是出现裂缝的原因,而之所以这么粗糙完工,是市政部门要求必须抢工期,65日必须通车。如此一来,大桥的质量还怎么保证呢?类似情况是有过教训的:武汉长江三桥建成通车10年来,平均不到一年修2次。最近一次大修耗资逾亿,有关方面自信地说至少管6。可实际上通行不到3个月就又修了一回。据负责大桥上一次维修的公司解释称,花亿元动大手术,用的是进口新材料,但为了赶工期,施工用的是土办法:在没有等到混凝土自然干透的情况下,采取高温油炉烘干,使得沥青黏合强度、硬度都大打折扣。桂江一桥”千万别重蹈武汉“桥补补”的覆辙!

 

宁愿先通车”、“起码通车了”恐怕并非像领导所言,体现了“我们政府是有责任心的政府”。恰恰相反,这其实是一种极不负责的态度。修桥铺路绝不能仅仅追求尽早通车。否则,通车后出现问题怎么办?大桥一旦出事,很多时候都不是小事。有媒体记者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官网可查询到的大桥垮塌事故中发现,最近5年,全国至少有17座大桥发生垮塌事故,事故共造成200余人伤亡。在垮塌的大桥中,有近6成的大桥寿命不到20年,其中有两座桥尚未建成就“夭折”。这教训难道还不够深刻吗?

 

赶工期、追求及早通车,现在已经成了不少地方公共工程的一个通病,其背后作祟的恐怕还是某些领导好大喜功的政绩冲动。据媒体报道,在宝成铁路石亭江大桥被洪水冲断后,新建大桥只用了53天便完成施工。而当年旧大桥施工用了26个月。在正常情况下,完成这样大的工程量需要260天。项目负责人称:这堪称世界最快的桥梁施工速度,有可能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然而,我觉得桥梁施工还是且慢申请世界最快纪录为好。工程施工必须遵循客观规律,并非是越快越好,否则欲速则不达。窃以为,要想确保公共工程的科学合理建设,除了提高各级官员科学施政的水平和能力之外,更要在公共事务中真正引入老百姓的监督。只有这样,才能遏制住某些官员“宁愿先通车”、“起码通车了”的政绩冒进,才能真正构建起法治政府和责任政府。

 

 

新闻链接

http://news.163.com/11/0928/05/7F10SFK90001124J.html

 

内地5年来至少17座大桥垮塌 6成建成不足20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detail_2011_08/11/8333753_0.s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