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一位观众质疑的回应

(2011-05-05 23:20:24)
标签:

美国

宋体

心理治疗

环球时报

医疗卡

乔志峰

杂谈

分类: 私事(原创 转载 视频 图片)

对一位观众质疑的回应

 

今晚,在一期电视节目录制现场,我提到了“美国将心理治疗纳入民众医疗保健体系”、为穷人发放“公费医疗卡”的事情,并推测美国的乞丐也“可能”有机会看心理医生做心理咨询。一位观众对此提出质疑。

 

回来后查了一下资料,在2005 12 29 环球时报》上查到以下内容:“而在美国,从某种意义上讲,看心理医生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消费行为,音乐治疗、绘画治疗、舞动治疗等形式广受欢迎。此外,美国还把心理治疗作为一种基本服务项目,纳入民众的医疗保健体系。美国发给赤贫阶层的公费医疗卡也提供心理治疗服务,因此在美国住在收容所的无业游民,也可以享受心理治疗的待遇。此外,美国100人以上企业90%以上为员工购买了心理咨询服务(EAP),这就使尽可能多的人可以免费享受到心理帮助。”(原新闻地址http://www.china.com.cn/chinese/health/1077220.htm

 

从以上新闻可以看出,“美国将心理治疗纳入民众医疗保健体系”以及为穷人发放“公费医疗卡”的做法确实存在。而美国的乞丐是否也“可能”有机会看心理医生做心理咨询,我只是推测了一下,或者说“调侃了一下”,当时的表述是“你可能会看到这样有趣的一幕”,目的是为了说明人家在这方面做得很严密。不过,从“美国发给赤贫阶层的公费医疗卡也提供心理治疗服务,因此在美国住在收容所的无业游民,也可以享受心理治疗的待遇”来看,“赤贫阶层”和“无业游民”可以享受心理治疗应该是存在的。——当然,“赤贫阶层”和“无业游民”或许不能等同于真正意义上的“乞丐”。

 

我曾说过:每当谈到当今社会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的时候,我最不想说“国外怎么怎么样”,但有时候还是不得不说,因为别人做得确实比我们好。只有承认这一点并不断向别人学习,我们才能不断进步。即使我们现在还有很多条件达不到,我们不也应该有一个努力的目标吗?至于“说中国的事情就说中国的事情,提外国做什么”、“中国有XX亿人口”、“你亲眼看到了吗”之类的说法,恕我直言,似乎有点“闭关锁国”甚至“井底之蛙”的嫌疑呢。

 

因为那位观众是我非常尊重的老观众,他以前说过也在网上看我写的东西,所以就在这里回应一下,如有不妥之处谨致歉意,欢迎指正:)

 

另,《环球时报》由人民日报社主办,在年长者的心目中应该是可信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