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该管管那些“隐私贩子”了

(2011-04-23 08:07:48)
标签:

宋体

北京晨报

自我保护意识

乔志峰

婴幼儿用品

杂谈

分类: 时评

该管管那些“隐私贩子”了

 

乔志峰

 

网站公开叫卖6万名患者信息,每条1元,并贴图两张证明。记者随机选取拨通了几个号码,除一个号码无人接听,其余几个号码均正确无误。被公布信息的部分患者表示,将向警方报案。(422日《北京晨报》)

 

每条1元,患者的隐私就这样被“贱卖”了。怪不得很多人经常莫名其妙接到推销的电话,甚至享受到业务员登门宣传的“高级待遇”,原来在不知不觉中,自己的隐私已经落到了别人手里。为了赚钱,某些人居然把贩卖患者信息当作了致富的捷径。究竟谁泄露了患者的信息?究竟谁在从事这种贩卖患者信息的可耻勾当?真该好好查一查。

 

如今,用不正当手段获取公民的隐私信息用于商业目的,已经呈泛滥之势,甚至出现了专门以贩卖别人隐私为业的“隐私贩子”。有的产妇刚在医院生完孩子,推销婴幼儿用品的、制作胎毛笔的商家就电话不断;有的业主刚买了房子,各路装修人马很快找上门来;中学的学生刚考完试,各类民办高校的录取通知书就雪片般飞来……这些现象的存在,都是“隐私贩子”在作祟。

 

形形色色的“隐私贩子”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他们因为工作的便利,可以接触到很多对商家有吸引力的资源。他们充分利用“资源”赚了个盘满钵满,可多少无辜者的个人信息甚至是隐私被泄漏出去、正常生活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啊。

 

面对类似的现象,公民自身应该具备自我保护意识,时刻绷紧保密这根弦。如果发现自己的隐私被侵犯,要拿起法律的武器一追到底。同时,更需要相关部门出台严格的监管措施,对涉及公民隐私的资料,必须有保管、保密和销毁的详细规定,让“隐私贩子”和利用公民隐私牟利的黑色的利益链没有可乘之机。

   

新闻链接

http://news.163.com/11/0422/02/7278PVCJ00011229.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