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歧视尚未消除,“同志”仍需努力

(2010-11-29 08:00:48)
标签:

同性恋

成都晚报

作家白先勇

美国精神医学会

美国心理协会

乔志峰

杂谈

分类: 时评

歧视尚未消除,“同志”仍需努力

 

乔志峰

 

成都同性恋者聚会,18位同性恋主动约见媒体宣示“存在”,公务员“同志”称不怕公开。成都市区一间咖啡屋内,数十人围坐周围,展板、彩球以及香浓的咖啡,气氛热烈而温馨。展板上的四个字“爱的承诺”显示着这场聚会的意义非凡:这是由成都一个同性恋关爱机构组织起来的、包括18位同性恋者参与的媒体见面会。成都有史以来,第一次有如此众多的同性恋者自愿出现在公众面前。(11月27日《成都晚报》)

 

继一位“同志”网上公开“出柜”征友之后,又有18位同性恋者主动约见媒体宣示“存在”,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欣慰的进步。这些同性恋者的勇气让人钦佩,而他们试图得到社会理解和认可的渴望也令人动容。

 

第一次“了解”同性恋这个群体的生活,是阅读台湾作家白先勇的小说《孽子》。书中说同性恋者的王国“只有黑夜,没有白天”,这不仅是对许多同性恋者“昼伏夜出”生活的真实写照,更是折射了他们承受社会和世人的不理解之后苦闷压抑的内心世界。1973年,美国心理协会、美国精神医学会将同性恋行为自疾病分类系统去除。2001年4月20日,《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出版,在诊断标准中对同性恋的定义非常详细,同性恋并非一定是心理异常。由此,同性恋不再被统划为病态,同性恋不再被看作一种病态心理。可是,时至今日,社会的“主流意识”仍然对同性恋持排斥的态度,而这些态度大多源自对同性恋的不了解甚至是无知。我建议那些对同性恋嗤之以鼻的人能多了解一些与此有关的知识,如果你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医学和心理学的著作,那么不妨看一下描述同性恋者的文学作品,例如上边提到的白先勇先生的《孽子》。

 

11月26日,我刚好去电视台录了一期关于同性恋和艾滋病话题的辩论节目,几位嘉宾和现场观众就此问题进行了激烈辩论,有一位同性恋者也勇敢地来到现场参与互动。现场某些人对同性恋者流露出的傲慢与偏见,让我感到很惊讶。一位老年观众一直追问那位同性恋者:你这样子怎样跟家人交代?最后,忍无可忍的我代其进行了回答:同性恋又不是罪过,凭什么要“交代”?!而一位身份是“情感专家”的女嘉宾,则反复逼问:如果有治疗同性恋的药物,你吃不吃?我又忍不住拍了桌子:大多数同性恋都不是病,吃药干什么!

 

一个尊重个体差异的社会,才是文明的社会。期待有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同性恋者现在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想法,早日解除对他们不必要的歧视和恐惧。同时,我也想对同性恋者说:幸福是要靠自己去争取的,权益也是要靠自己去争取的。期待有更多的同性恋者能够像那位公开征友的“同志”和成都的“十八勇士”那样,勇敢地站出来去争取自己应有的幸福和权益。歧视尚未消除,“同志”仍需努力!


新闻链接
http://news.sohu.com/20101127/n277947825.s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