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大奖”为何沦为骗子的道具
(2010-10-13 08:17:00)
标签:
房产大奖官方昆明市文明办《新京报》乔志峰杂谈 |
分类: 时评 |
“官方大奖”为何沦为骗子的道具
乔志峰
昆明虚假楼盘诈骗3亿,开发商曾获多项官方大奖。昆明众多市民因团购“华西·滨湖国际生态城”住宅受骗,9月底,警方初步统计受骗者2000多人,涉案金额近3亿元。据调查,7月27日,由昆明市文明办、市规划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主办的晚会上,该项目拿到多项官方大奖,随后引起购房者注意。(10月12日《新京报》)
刚看到“昆明虚假楼盘诈骗3亿”新闻的时候,我感到非常的不可思议——经过这么多年千奇百怪的骗局的“洗礼”,中国人的防骗意识和防骗水平已经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了,咋可能还会有这么多人被一个虚无缥缈的假楼盘给忽悠了呢?现在才明白,原来他们都被所谓的“官方大奖”遮蔽了双眼!
“官方大奖”跟那些“野鸡奖”比起来,其迷惑性确实要高得多,因为毕竟其有着“官方”和公权力的背景。然而,一个令人悲哀的现实却是,现如今某些所谓的“官方大奖”其实早已沦为权钱交易的工具、骗子唬人的道具。这种现象在房地产领域尤为常见:北京著名的“墙脆脆”楼盘曾获“质量金奖”;上海名噪一时的“楼脆脆”也曾受到全市通报表扬,并被记入上海市建设工程质量诚信档案优良记录;更离奇的是,南京山水云房花园小区这边正因质量问题遭到曝光并获“楼歪歪”称号,那边却依然被评为“江苏优秀住宅”……如果消费者凭着对“官方大奖”以及颁奖单位的信任而购买房子,必然是“上当没商量”。
早在2003年,建设部就曾专门针对房地产领域各种商业性评比、表彰、排序、授奖等活动发出禁令,但收效甚微,各类“大奖”依然层出不穷,其中有不少都打着政府部门的旗号。昆明市文明办、市规划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炮制所谓的“官方大奖”,是否有违规之嫌呢?
“官方大奖”咋成了骗子行骗的道具?无非还是利益作祟——卖奖者通过卖奖搂钱、买奖者则通过花钱买奖获得了骗人的资本,两者沆瀣一气,结成了忽悠消费者的利益联盟。如此“官方大奖”,透支的是政府部门的公信力,朝本已千疮百孔的社会诚信又捅了残忍的一刀。
骗子可恶,为骗子颁发“官方大奖”者岂非更可恶?我们在追究骗子法律责任的同时,也要让为骗子提供便利的政府部门及其责任人得到应有的惩处。救救诚信!救救良心!救救法律!救救公众对国家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