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何有人抠“节前禁令”的字眼

(2009-09-16 17:07:33)
标签:

禁令

钱物

国庆

一律

党员干部

乔志峰

杂谈

分类: 时评

为何有人抠“节前禁令”的字眼

 

乔志峰

 

广东党员干部中秋国庆乱发钱物一律免职。 9月14日,广东省纪委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一批党员干部违反廉洁从政规定、奢侈浪费案件的查处情况,并明确指出:凡利用中秋、国庆之机乱发钱物,一律先免职,再按规定处理。 (9月15日新华网)

 

“凡利用中秋、国庆之机乱发钱物,一律先免职,再按规定处理”,这样的表述有问题吗?就我看来,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不仅“出发点是好的”,遣词造句也很得体。可就是这样看起来很不错的规定,到了网上却遭到了很多网友的调侃甚至是质疑。

 

在某网站的留言板上,有数百网友对此发表了看法,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抠字眼”的,有代表性的有以下一些:其一,抠“利用中秋、国庆之机”的字眼,建议“大家提前发啊”或者“节后再发吧”;其二,抠“乱发钱物”这个“乱”字的字眼:这个“乱”用得好。什么是“乱”,什么不是“乱”,最终解释权在领导!其三,抠“一律先免职”的字眼:免职能一免到底吗?会不会风头一过就复出甚至是高升呢?

 

网友们这样拿着放大镜抠字眼,初看似乎是“鸡蛋里头挑骨头”、故意找茬,细思却有一股苦涩涌上心头。之所以有那么多网友要抠“节前禁令”的字眼,实际上表达的是他们对禁令执行实效的不信任。稍有经验的人都知道,每到逢年过节,很多地方、很多单位都要发一个廉洁过节的通知或者“五不准”、“十不准”之类的禁令,措辞很严厉、措施很严密。但很多时候,这一切不过是“例行公事”罢了,并没有从根本上遏制住不正之风的发生,该乱发钱的照样乱发钱,该请客送礼的照样请客送礼,没有几个人受到追究。这样的事情多了,老百姓对那些“看起来很美”的廉政规定和禁令就有了看法,不愿或不敢轻易相信了。抠“节前禁令”的字眼,其实是老百姓对某些不正常现象不满情绪的一种表达,倒并不是非要跟某个地方的禁令过不去。

 

“节前禁令”遭遇网友抠字眼,个中意味发人深省。期待各级纪委今年都能够把“节前禁令”不折不扣落到实处,严管重罚,抓几个典型出来。只有这样,老百姓才能相信相关禁令是实实在在的,而不是“玩虚的”。        

 

新闻链接
http://news.163.com/09/0915/08/5J855HRG0001124J.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