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在天下纷争的春秋战国时期,我们民族的先贤们便在沙场上追求功成名就的同时,通过著书立传、云游四方、广收门徒、高端激辩的方式沟通和传递着各自的思想,后人把这种思辨的热潮称之为“百家争鸣”。如果当时有善于归纳总结的好事媒体,这些人大概会被列为最早一批的“公共知识分子”;如果当时有互联网、有金鹰网,《金鹰争鸣》一定不会等到今天才迎来100期纪念。
论辩,是中华语言文字的璀璨花朵;公共知识分子,是推动民族思想进步的砥柱中流。
|
|
|
时光荏苒,尽管一路上时不时出现的思想言论“寒冰期”,让无数知识分子噤若寒蝉、沉默不语甚至付出生命,但当一个自由开放并宣扬文化复兴的时代来临,春天的阳光融化思想的坚冰,今日的公共知识分子又开始了针砭时弊、寻觅真理、畅所欲言的思辩和争鸣。更可喜的是,在互联网的助推下,这些争鸣人不再局限于高高在上的那一个小圈子里,而是吸纳了更多有良知、敢担当的人们,当他们拥有同样的平台、同样的视野、同样的情怀,谁又能否认草根表达不会变成精英话语呢?
|
|
|
所以我们说,争鸣是一种精神,是一股用言论追寻公平正义的欲望,是一份用文字完成思想启蒙的果敢。争鸣人既有充分的自信,又怀着对国家民族的强烈责任感。
有了这个伟大的时代,有了这群并非著名的“公共知识分子”,就有了洋洋百期的名专栏——《金鹰争鸣》。
——金鹰网新闻中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