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剪掉聂卫平打瞌睡镜头并非“掩耳盗铃”

(2009-05-31 17:22:26)
标签:

电视工作者

镜头

央视

聂卫平

乔志峰

杂谈

剪掉聂卫平打瞌睡镜头并非“掩耳盗铃”

 

乔志峰

 

在央视播出的《艺术人生》端午节特辑中,聂卫平打瞌睡的镜头被全部剪掉。近日,“棋圣”聂卫平在跟于丹、方文山、纪连海、蔡澜等名人共同录制端午节特辑时打瞌睡,令主持人朱军满头大汗,引得台下观众阵阵笑声。随后,聂卫平打瞌睡的照片和视频被传到网上,引发争论。(5月29日《法制晚报》)

 

《艺术人生》聂卫平打瞌睡镜头全被剪掉了。也许有人会认为此举有“掩耳盗铃”之嫌——相关照片和视频早就在网络上传遍啦,地球人已经都知道啦,再挥舞大剪刀剪来剪去有啥意义呢?说这话的人显然缺乏觉悟。堂堂央视、堂堂名牌栏目,岂容他人酣睡乎?哪怕是聂卫平也不行,哪怕是年纪一大把的老人家也不行。不“剪”了你,不足以平央视之愤;不“剪”了你,不足以树央视之威呀!

 

聂卫平打瞌睡被“剪”充分体现了我国电视制作制度的优越性。众所周知,外国的电视节目现场直播多,我国的节目大部分都是录播——不仅新闻节目是这样,娱乐节目也概莫能外。现场直播风险太大啦,出了纰漏无法弥补,搞不好就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录播则不同,不满意的地方可以反复录、反复演,领导不愿看的镜头可以随时“咔嚓”。这样一来,节目想不“完美”都难哪。

 

录播就有这个好处,想咋剪咋剪,想让你看啥你就只能看啥。电视上就是要莺歌燕舞,就是要歌舞升平,就是要精神抖擞,就是要把“主旋律”的一面呈现在广大观众面前。至于那些不完美的镜头,至于那些打瞌睡的镜头,都属于是“杂音”,都在被剪之列。央视,不是普通意义上的电视台,更肩负着教育和引导全国人民的重任,岂能不慎之又慎呢。并且,这也并不妨碍节目的真实性——艺术的真实也是真实嘛。

 

一位老爷子做节目打了两次瞌睡,就一定要剪掉;已经传得地球人都知道的镜头,还是要剪掉。这充分体现了电视工作者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这次被剪掉的镜头是我们看到了的,以前的节目中,我们没看到的不知道还有多少呢。他们多辛苦啊,多替观众着想啊。看中国的电视节目,不必担心受刺激,还不浪费脑细胞——人家帮咱考虑很周到,咱根本就用不着思考。啥也不说了,向辛勤的电视工作者致敬!


  
新闻链接
http://ent.sina.com.cn/v/m/2009-05-29/17122541472.s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