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皮条”何苦让“国学”陪绑
(2009-04-03 19:28:10)
标签:
国学皮条人脉老祖宗学费乔志峰文化 |
分类: 时评 |
“拉皮条”何苦让“国学”陪绑
乔志峰
西南大学推出“国学智慧与现代高层管理研修班”,隔周周末上课,一年半的学费高达29800元。据悉,除高额学费外,首届研修班的门槛也比较高,招生对象主要是董事长、总裁、总经理等企业高管人员、行政事业单位、国家机关处级以上干部及国学爱好者,学员能收获高端人脉。一名老板坦言,自己报名参加国学班期望的收获不是课堂,而是这群“同学”,“做生意,最重要的是人脉”。(3月24日《重庆晚报》报道)
隔周上一次课,短短一年半就要交近3万元学费。这个所谓的“国学班”,还是比较有“特色”的——价格高得离谱,学习时间少得可怜,学员身份要求极其苛刻。至于其研讨效果究竟如何、学员到底能从中学到多少“国学”,倒是谁也说不清楚了。
其实,正如参加“国学班”的某老板所言,参加这样的班,并不是冲着“国学”去的,所图者无非还是“人脉”而已。想想吧,参加班的不是官就是商,大家混个脸熟甚至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将来联起手来,还不是要雨得雨、要风得风?!
当今社会,时时处处最离不了的就是关系,有人非常精辟地总结道:“没有关系要找关系,找到关系就没有关系。”而为了满足“关系社会”的需要,各种以勾兑关系、“拉皮条”为目的的活动也层出不穷,比如这研讨班、那联谊会之类。这本属正常,不值得大惊小怪。然而,某些劳什子“国学班”,却让人心里有点腻味——不就是为了勾兑关系吗,你哪怕是搞一个“喝酒研修班”或者“泡妞研修班”也行啊,何苦非要扯上“国学”陪绑呢?
“国学”现在跟“国情”、“特色”一样,基本上已经成为一个万能的“筐”了,什么东西都有人往里装。似乎只要扯上国学,自己的所作所为立时便高尚起来乃至神圣起来,就能提高档次了,就能吸引眼球了。这样的做法,尽管打着弘扬“国学”的旗号,实际上是不是有糟蹋“国学”之嫌呢?
“国学”是好东西,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时至今日,我们也许就只有这么点宝贝可以自豪自矜了。恳求某些精明的同胞,对老祖宗的东西还是心存一点敬畏吧,在你们实施那些高明的创意的时候,请放“国学”一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