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时事评论 |
分类: 时评 |
乔志峰:贪官抄袭悔过书的“合理性”分析
安徽厅级贪官张绍仓最近受审。庭审中,在被告人最后陈述阶段,一直沉默不语的张绍仓掏出老花镜,含泪念了自己写的长达4页的悔过书,三次说出“后悔”二字,恳求法庭给他一次改过的机会。然而,记者发现,张绍仓的悔过书和《检察日报·廉政周刊》在2007年5月29日以《“我的错误是在无监督约束下发生的”》为题刊发的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原区委常委、同安镇党委书记朱福忠的悔过书有着惊人的雷同,或者整句照搬,或者略作改装——张绍仓悔过书存在抄袭的嫌疑。(《检察日报》)
现在,不少贪官在落马后都会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忏悔,甚至“痛心疾首”地写下“万言悔过书”,也有的贪官在法庭审理的“最后关头”以法庭最后陈述等形式,表达其悔恨之情。贪官这种“到了黄河才死心”的忏悔,到底是真心悔过还是作秀式的表演?而安徽厅级贪官涉嫌抄袭悔过书事件的发生,再次引起人们对贪官们所谓的“悔过”的质疑。
贪官连悔过书都抄袭,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不过,笔者感到,如果设身处地、从贪官自身的角度来看,他们抄袭悔过书并不值得惊讶。
为什么呢?首先,贪官不见得擅长写作,不会写自然只能抄袭。众所周知,很多当官的自己是极少亲自动笔写东西的,一切材料甚至讲话稿都是由秘书操刀,他们只管照本宣科就行了。贪官落马之后没有了秘书,不抄怎么写得出来呢?
其二,贪官平时就是抄惯了的。看看现在有些领导干部的理论文章或是讲话稿,说是“天下文章一大抄”绝不过分。有抄书的,有抄报纸的,有抄上级讲话的……抄文章和讲话的好处很多,除了省事还省心,不怕出问题。有的当官的估计平时就是个“文抄公”,等写起悔过书来当然还会采取“剪刀+浆糊”的拼凑招数。
其三,有的贪官写悔过书本来就是个形式而已。有的贪官写悔过书当然是出于真心悔过,但不排除有的贪官之所以写悔过书,其目的无非是博得同情以减轻自己所受的惩罚。对这些贪官来说,悔过书是发自内心自己写出来的、还是抄袭的,都无所谓啦。
也许有人还会奇怪,既然贪官的悔过书是抄的,他们为什么读起来眼含热泪、声情并茂,显得那么的真挚感人呢?其实,这更容易理解。为了获得轻判甚至是活命,流点泪哭一鼻子算什么呢?何况,有些当官的平时就是演技出众的表演高手,一边在台上义愤填膺讲反腐,一边却在台下搞贪腐。都演了半辈子戏了,表演一场悔过戏还不是小菜一碟?!乔志峰的BLOG
新闻链接
http://news.sina.com.cn/c/2007-09-04/000412501298s.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