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乔志峰:该管管这些“人贩子”了!

(2007-09-02 12:00:26)
标签:

时事评论

分类: 时评
 

乔志峰:该管管这些“人贩子”了!

 

“又是大学录取通知书!”重庆长寿考生杨雪莲7月初以来她收到的30封录取通知书,“究竟是谁泄露了我家的地址和电话?”。一位从事自考、成教招生的业内人士透露,学校并不需要自己去搜集考生信息,有些中间人或者专门的信息收集机构,会去高中学校挨个收集考生信息,或通过私人关系弄到考生信息,有的甚至直接向应届高三班主任购买,一个考生信息的“收购价”是0.5元—1元。而每年都有人上门推销考生名单,一个考生信息则要卖1元—1.5元,批发还可以打折。(《重庆晚报》)

 

满天飞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带给考生的已经不再是欣喜,而是不折不扣的“骚扰”。一位考生一口气收到30封录取通知书,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这么多的学校争相向考生发出录取通知书,其目的都一样,就是多拉几个学生多赚点钱。

 

大学录取通知书满天飞,不仅反映了当前招生领域的乱相,更是暴露出有些单位或个人不惜充当“人贩子”,把贩卖学生信息当作了致富的捷径。究竟谁泄露了考生的信息?究竟谁在从事这种贩卖考生信息的勾当?其实,这一点都不难查。能够接触考生信息的就那么多单位、那么多人员,一个环节一个环节顺藤摸瓜不就行了吗?

 

其实,类似的“人贩子”还不止存在于教育领域。有的产妇刚在医院生完孩子,推销婴幼儿用品的、制作胎毛笔一类的商家就电话不断;有的业主刚买了房子,各路装修人马很快找上门来……这些现象的存在,都是“人贩子”在作祟。

 

形形色色的“人贩子”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他们因为工作的便利,可以接触到很多对商家有吸引力的资源。“人贩子”充分利用“资源”赚了个盘满钵满,可多少无辜者的个人信息甚至是隐私被泄漏出去、正常生活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啊。对那些可恶的“人贩子”,也早该管管了。还是那句话,到底谁是“人贩子”其实查起来很容易,就看相关部门是不是愿意查、是不是愿意触及那些黑色的利益链!乔志峰的BLOG

 

新闻链接
http://news.163.com/07/0821/03/3MD0C8QC00011229.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