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重奖“一把手”折射“人治”困境

(2007-05-18 12:12:38)
分类: 时评
 

重奖“一把手”折射“人治”困境

 

据《山西晚报》报道,山西省环保局和省财政厅日前针对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改善工作,联合制定出一项具体的奖励办法———对考核排名前移城市的“一把手”给予重奖,奖励最高额度达到200万元。这样的奖励额度在山西省环境保护工作中尚属首次。

 

为了改善空气质量,山西省可真是下了“血本”,200万元的大手笔令人咋舌。对于这样的做法,肯定有不少人提出异议。首先,环保工作本来就是政府的事情,作为各个城市的“一把手”,改善空气质量原本就是份内之事。对职责范围内的事情还要重奖,合适吗?其次,某项工作的成败,取决于社会各界的通力配合、来源于基层工作人员的辛勤劳动,为什么单单要对“一把手”进行重奖?说不定还会有人对这样的奖励办法提出质疑:这是否有变相给领导干部“发钱”的嫌疑呢?

 

然而,笔者却感到,这样的奖励机制尽管明显不合情理,但无疑是最“有效”的。

 

在很多单位总结成绩的时候,第一条先进经验基本无一例外,都是“领导重视,提高认识”。有人可能对这一条嗤之以鼻,认为是官样文章、是拍领导的马屁,根本没有实际意义。可只要是知道内情的人,都有深刻的体会:一项工作,如果离开了领导特别是“一把手”的重视和支持,想取得什么成绩,门都没有!

 

“一把手”说了算,领导的态度决定着工作的受重视程度,这早已是公开的秘密。凡是领导发话的事情,要人有人、要钱有钱、要“力度”有“力度”;领导看不上眼的项目和工作,就只好靠边站、坐冷板凳。只有深谙此道,才能制订出靠激励“一把手”来促进某项工作的高招来。这样做,实际上也是无奈之举,目的还是希望自己分管的工作能得到“封疆大吏”的重视,能够把工作做好。

 

重奖“一把手”,折射出的还是当前某些地方存在的“人治”困境。如果“人治”现象不能得到根本的改变,重奖“一把手”的做法肯定还会继续存在且有泛滥开来的可能。但这样的做法无异于饮鸩止渴,恐怕只能收效一时,长此以往,必将带来更严重的后果。乔志峰的BLOG

 

新闻链接
http://news.qq.com/a/20070514/000403.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