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时评 |
姜太公何不来个“钓鱼式”?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日前成立姜太公像范本征集委员会,向全球公开征集姜太公像范本。姜太公像范本要求尊重历史,并得到文物专家、绝大多数姜太公后裔以及大多数群众的认可。据临淄区旅游局局长陈邦柱介绍,因为姜太公这个历史人物年代久远,可供参考的资料比较少,所以,目前社会上的姜太公像形象不一,影响了姜太公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和人格魅力,也不利于姜太公及其思想的传播。(据《深圳商报》、新华网)
姜太公到底长啥样?估计现代人谁都说不清楚了。既然谁都说不清了,为何还要征求所谓的“姜太公像范本”呢?大家凭空想像抑或是捏造的姜太公范本有什么意义呢?其实,只要结合前一段闹得沸沸扬扬的孔子标准像事件,还有好几个地方为了争当名人故里大打笔墨官司的事情,我们不难想像,这样做的目的,估计又是“名人搭台、经济唱戏”吧?
明白了全球公开征集姜太公像范本的终极目的,应征起来就可以有的放矢了。姜太公长成什么模样才“有才”兼“有财”呢?除了要帅呆酷毙与慈祥和蔼结合、传统儒雅同现代个性融汇的基本要求之外,摆一个什么样的“破司”(pose)也很重要。依鄙人愚见,他老人家还是摆出他最经典的“钓鱼式”比较有型。
为什么这样说呢?主要原因是这个“破司”知名度很高。大家都对“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歇后语耳熟能详,可以说,垂着个直鱼钩、目光深邃地注视远方的“钓鱼式”造型已经成为姜太公的经典动作啦,弄成这样有利于大家接受也有助于宣传推广呀。
另外,姜太公来个“钓鱼式”也比较吉利。之所以想到要向全球公开征集姜太公像范本,不就是要炒作一番、制造点影响、吸引些朝圣的游人嘛。一旦影响出去了,不仅大批的游人蜂拥而止,说不定还能引来大把大把的投资呢。这一切,是不是跟“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精神实质相契合呢?
现在大家的市场意识都很强,利用本地的名人资源发展经济是有必要的。可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如果不能把握好一个度,就很容易流于恶俗,反倒让人反感啦。姜太公他老人家已经钓了那么长时间的鱼,如果知道现在又被后人搬出来再次“钓鱼”,不知会作何感想呢?但愿鄙人提出的让姜太公来个“钓鱼式”的建议,别惹他老人家骂啊!乔志峰的博客
新闻链接
http://paper.sznews.com/szsb/20070419/ca2643182.htm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