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时评 |
“出轨”咋成“新诈点”?
北京警方紧急发布警示:本市短信诈骗出现最新变种,这种短信大都以“掌握出轨证据”相要挟,要求事主汇款1万元。这种诈骗短信内容大致如下:“你出轨放纵的证据已被我掌握,如不想暧昧照片落入你家人手中,请速付一万元到本人账号上,否则后果自负。”(《京华时报》)
在中奖短信诈骗逐渐被群众熟知、难以再蒙骗钱财之后,骗子们又推出了最新变种——“我掌握你的出轨证据”。
中奖短信利用的是人们贪便宜的心理,现在“出轨”咋也成了骗子们诈骗钱财的“新诈点”呢?无利不起早,骗子们这样做自有他们的道理。“出轨”短信的出现,是不是从侧面提醒我们一种社会现象:“出轨”已经泛滥成灾了?
现在,人们的思想都“开放”了,在有些人看来,以前所谓的忠贞不二、守身如玉等美好品质不过是“假道学”,人生苦短,何不及时行乐呢?现代通讯等科技的发展,也为“出轨”提供了“技术”支持。于是,“出轨”成了公开的秘密,有处情人的,有搞一夜情的;有现实中“对上眼”的,有网络“做媒”网下约会的……也许,正是在这样一种暧昧的气氛当中,骗子们敏感地发现了“商机”。
把“出轨”做为“新诈点”来敲诈钱财,骗子们事先肯定也对可行性进行了评估。有的人尽管出起轨来“奋不顾身”,可出于种种原因,还是不希望自己不光彩的事情被家人和单位知道。他们或者是想维护家庭的稳定,向往“外边彩旗飘飘、家中红旗不倒”的“情圣”境界;或者是为了保持自己道貌岸然的“君子”形象,以保住自己的社会地位……对这些人来说,“出轨”短信可谓是一针见血、捅到了痛处。
有时候,将某些不法之徒的行为当作一面镜子,其实也可以照出很多社会病来。比如,官员当中手脚不干净的多了,有犯罪分子就会冒充上级纪委的人员或是媒体记者试图“黑吃黑”;娱乐场所涉黄的多了,收“保护费”就成了一种“职业”……在打击犯罪行为的同时,我们似乎还应当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多问几个“为什么”呢。乔志峰
新闻链接
http://news.sina.com.cn/s/l/2007-04-11/02311274654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