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时评 |
“医生向患者道谢”何时不须“倡导”?
北京市卫生局将在全市医务行业中开展“诚信微笑,优质服务”活动,倡导医生看完病向患者道谢。卫生局称,此举旨在医务工作者中树立“患者是老师”、“感谢患者信任”的理念,看完病后对患者说一声“谢谢”看似简单客气,其实是医务人员“感谢患者信任”理念的表达。(《京华时报》)
医生该不该向患者道谢?当然应该。因为患者是医生的衣食父母,如果没有患者的信任,很多医生估计是要饿肚子的。既然如此,为什么这一声“谢谢”还需要卫生局郑重其事地“倡导”一番呢?
长期以来,患者习惯把去医院看病叫“求医”,一个“求”字,生动地表达了医患之间关系的不对等。现在,医疗跟教育和住房一起被列为老百姓头上的新的“三座大山”,看病难、看病贵是不争的事实。这一点在北京、在那些大医院表现尤为突出。很多大医院人满为患,患者为了能挂上号彻夜排队,还
很可能排不上,从而催生了“号贩子”这一新行当。有人甚至调侃说:一想起看病难来,就吓得不敢生病啦!
在这样的状况下,医生和患者谁是强势谁是弱势一目了然。对患者来说,只要不遭受医生的白眼和呼喝,只要医生要红包不是太贪婪,就已经谢天谢地了,还哪敢奢望跟医生平等、甚至得到医生的一句“谢谢”?在这样的状况下,医生即使响应了卫生局的“倡导”,向患者道谢,估计有不少也是言不由衷的。
因此,只有真正合理地调配医疗资源,真正解决老百姓的看病难的问题,医生们才会发自内心地对自己的衣食父母们道声“谢谢”,而不需要卫生局去“倡导”啦。乔志峰
前一篇:“危险品”啥时候能进京?
后一篇:“评警花”本身就是个“花活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