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网络语言”就不是语言?

(2007-02-16 12:49:15)
分类: 时评
“网络语言”就不是语言?
 
备受高考考生关注的《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终于揭开神秘面纱,开始在四川各教育书店发行。与去年的高考考纲相比较,语文、数学、英语、政治都有变化。其中,语文变化最大,规定作文用网络语言可能会被扣分。(《华西都市报》)
作文使用生造的网络语言可能会被扣分,这样规定乍看起来似乎有理——是为了规范语言嘛。可细思却发现不仅没有道理,更是不具备可行性。
 
啥是“网络语言”?谁又能明确界定?现在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很多所谓的“网络语言”其实已经跟日常用语水乳交融,渗透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比如当年典型的“菜鸟”一词,现如今不光网络上有,生活中使用频率也非常高。你说它是“网络语言”还是“现实语言”?
 
既然有很多语言根本分不清是否是“网络语言”,怎么扣分?不同的改卷人在批改作文的时候,标准怎么掌握?难道,为了批改作文,有关部门要为此出本小册子,将必须扣分的“网络语言”一一列举?这是不是折腾?可是,“网络语言”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说不定天天都有新花样,按你出的小册子去界定,肯定跟不上其发展,那些未来得及收录在册的最新、最典型的“网络语言”,岂不是反倒“漏网”了?
 
能包容的语言才有生命力。据报道,中文现在成了英语新词最大来源,中式英语折射时代特征。一大批地道的中国话变成了英语新词汇。广东话的“饮茶”被老外直译为drinktea,四书被称为Four Books,和平崛起成了peaceful rising 。比比英语,我们有关部门的胸襟是不是有点不够宽广?语言文字规范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在人们日常生活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也是在现实中不断发展变化的。网络语言也是语言,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怎么就不能丰富汉语言的词汇、促使中国语言与时俱进?
 
网络语言不是洪水猛兽,正确引导远比野蛮扼杀更科学。有关部门在网络语言面前的态度,让我们有点担忧,他们在对待其他新生事物的时候会是什么样子?这样的做法,实在让人嗅到一股迂腐的气息!乔志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