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时评 |
“活柳桥”既是奇景也是批评
湖北省长阳与巴东县交界处,有一座横跨小溪的桥,竟是用两棵活柳树编织而成。创造这一奇景的是当地93岁的土家老人向志信。40年前,每到夏季这条小溪就要暴发洪水,孩子上学经常被洪水冲走,一道小溪给两岸的农民生产、生活带来不便。向志信从自己经常编织的柳条筐中获得启示,沿溪边栽下柳树,精心挑选其中的两棵树编织桥。40年过去了,老人坚持不懈育植的“柳树桥”终于成功。一位桥梁专家参观后,称该桥不仅在全国绝无仅有,在世界上也非常罕见,建议他申报世界吉尼斯纪录。
(《武汉晚报 》)
向志信老人的“活柳桥”,既解决了小溪两岸农民的实际困难,又是一件罕见的“工艺品”,成为堪称世界纪录的一个奇景。老人耗费40年时间,用活柳编织成桥,其技巧和毅力都令人叹为观止。
在对老人无比钦佩的同时,笔者心里却隐隐感到不是滋味。当地的这条小溪,给群众生活造成极大不便,发洪水时甚至经常将上学的孩子冲走,可谓是害人不浅。其实,在一条小溪上修一座小桥,应该不是一件太难的事。对此当地政府不可能不知道,可为什么一直无动于衷、不能想办法解决?最终,却是靠一个老人用了40年时间一点一点编织了一座小桥。这难道不该让某些“父母官”们汗颜?
40年里,老人殚精竭虑,付出了无数的心血和汗水,但最终还是功德圆满。以老人一己之力,实在无法跟当地政府相提并论。然而,就是靠着为乡亲提供方便的热心和顽强的毅力,老人硬是坚持了40年,硬是创造了“活柳桥”的奇观。看来,有些事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有些地方的政府和官员,真该从老人的善举中悟出点什么。“活柳桥”既是奇景,也是对某些政府和官员的无声批评。如果心里装着群众,岂能连这点小事都不愿做、做不好?
桥梁专家参观后,称该桥“在世界上非常罕见”,还建议申报世界吉尼斯纪录。不知怎的,看了“世界罕见”的字眼,我并未感到有多少自豪,反而觉得非常羞愧。
新闻链接
http://news.sina.com.cn/s/2005-05-28/10536774094.shtml
(乔志峰)
湖北省长阳与巴东县交界处,有一座横跨小溪的桥,竟是用两棵活柳树编织而成。创造这一奇景的是当地93岁的土家老人向志信。40年前,每到夏季这条小溪就要暴发洪水,孩子上学经常被洪水冲走,一道小溪给两岸的农民生产、生活带来不便。向志信从自己经常编织的柳条筐中获得启示,沿溪边栽下柳树,精心挑选其中的两棵树编织桥。40年过去了,老人坚持不懈育植的“柳树桥”终于成功。一位桥梁专家参观后,称该桥不仅在全国绝无仅有,在世界上也非常罕见,建议他申报世界吉尼斯纪录。
(《武汉晚报 》)
向志信老人的“活柳桥”,既解决了小溪两岸农民的实际困难,又是一件罕见的“工艺品”,成为堪称世界纪录的一个奇景。老人耗费40年时间,用活柳编织成桥,其技巧和毅力都令人叹为观止。
在对老人无比钦佩的同时,笔者心里却隐隐感到不是滋味。当地的这条小溪,给群众生活造成极大不便,发洪水时甚至经常将上学的孩子冲走,可谓是害人不浅。其实,在一条小溪上修一座小桥,应该不是一件太难的事。对此当地政府不可能不知道,可为什么一直无动于衷、不能想办法解决?最终,却是靠一个老人用了40年时间一点一点编织了一座小桥。这难道不该让某些“父母官”们汗颜?
40年里,老人殚精竭虑,付出了无数的心血和汗水,但最终还是功德圆满。以老人一己之力,实在无法跟当地政府相提并论。然而,就是靠着为乡亲提供方便的热心和顽强的毅力,老人硬是坚持了40年,硬是创造了“活柳桥”的奇观。看来,有些事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有些地方的政府和官员,真该从老人的善举中悟出点什么。“活柳桥”既是奇景,也是对某些政府和官员的无声批评。如果心里装着群众,岂能连这点小事都不愿做、做不好?
桥梁专家参观后,称该桥“在世界上非常罕见”,还建议申报世界吉尼斯纪录。不知怎的,看了“世界罕见”的字眼,我并未感到有多少自豪,反而觉得非常羞愧。
新闻链接
http://news.sina.com.cn/s/2005-05-28/10536774094.shtml
(乔志峰)
前一篇:警察咋自称“流氓”?
后一篇:我是谁?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