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时评 |
“送龟风俗”搞的什么鬼?
沈阳出现送礼送珍稀“外国龟”的怪“风俗”。知情人士透露,这个“风俗”其实就是变相贿赂,现在已经形成了“送龟、收龟、再回收龟”的行贿、受贿、洗钱怪圈。在这个怪圈中,贩卖珍稀“外国龟”的摊贩扮演了中间人的角色,有时候第一天卖出去一只价值10000元的“外国龟”,第二天就有人以8000元的价格把龟“送”回来,2000元的价格差就是利润。几乎所有贩卖珍稀“外国龟”的摊贩都提供回收业务,有的人甚至直接把自己名片放到龟身上。(《时代商报》)
“送龟风俗”搞的什么鬼?送龟人并不是为了送好运,而是在变相行贿;收龟人也不是为了能带来好运,而是把龟再卖出去,变成现金。“送龟风俗”原来是这么回事!我们不得不佩服那些卖龟商贩的“生意头脑”,也不得不惊讶于行贿者、受贿者的“智商”,更不得不慨叹反腐败的任重道远!
由于反腐力度的加大,那些别有用心的人的腐败手法也不断“推陈出新”,其目的无非是妄图掩盖丑行、逃避打击。由于珍稀“外国龟”不是具体的财物,很难鉴定,在查处时会有一些困难。某些人就是看到了这一点,才干起了“借龟搞鬼”的勾当。
看似平常的“送龟风俗”,居然暗藏着这么严重的问题!并且,既然形成“风俗”,显然已经泛滥成灾。可是,当记者将违规“风俗”隐藏腐败的怪现象向当地有关部门进行反映时,工作人员表示“是第一次听说”。看来,我们的反腐部门还真要多长个心眼,多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发现和堵塞漏洞,决不能被表面现象蒙蔽了眼睛啊!
“送龟风俗”搞的什么鬼已经暴露了,这种怪现象可能很快就会退出“江湖”了。然而,某些人今天能在送龟上做文章,明天会不会送个鸵鸟、蜥蜴、毒蛇之类的?那些贼心不死的腐败份子,极有可能想出更隐蔽的方式来满足“需要”。但是,俗话说得好: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再隐蔽的手法也不可能逃出群众的眼睛。只要有关部门能充分依靠群众,真正负起责任,就肯定能“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乔志峰)
新闻链接
http://www.btimesnet.com/newssystem/ReadNews.asp?NewsID=82269
沈阳出现送礼送珍稀“外国龟”的怪“风俗”。知情人士透露,这个“风俗”其实就是变相贿赂,现在已经形成了“送龟、收龟、再回收龟”的行贿、受贿、洗钱怪圈。在这个怪圈中,贩卖珍稀“外国龟”的摊贩扮演了中间人的角色,有时候第一天卖出去一只价值10000元的“外国龟”,第二天就有人以8000元的价格把龟“送”回来,2000元的价格差就是利润。几乎所有贩卖珍稀“外国龟”的摊贩都提供回收业务,有的人甚至直接把自己名片放到龟身上。(《时代商报》)
“送龟风俗”搞的什么鬼?送龟人并不是为了送好运,而是在变相行贿;收龟人也不是为了能带来好运,而是把龟再卖出去,变成现金。“送龟风俗”原来是这么回事!我们不得不佩服那些卖龟商贩的“生意头脑”,也不得不惊讶于行贿者、受贿者的“智商”,更不得不慨叹反腐败的任重道远!
由于反腐力度的加大,那些别有用心的人的腐败手法也不断“推陈出新”,其目的无非是妄图掩盖丑行、逃避打击。由于珍稀“外国龟”不是具体的财物,很难鉴定,在查处时会有一些困难。某些人就是看到了这一点,才干起了“借龟搞鬼”的勾当。
看似平常的“送龟风俗”,居然暗藏着这么严重的问题!并且,既然形成“风俗”,显然已经泛滥成灾。可是,当记者将违规“风俗”隐藏腐败的怪现象向当地有关部门进行反映时,工作人员表示“是第一次听说”。看来,我们的反腐部门还真要多长个心眼,多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发现和堵塞漏洞,决不能被表面现象蒙蔽了眼睛啊!
“送龟风俗”搞的什么鬼已经暴露了,这种怪现象可能很快就会退出“江湖”了。然而,某些人今天能在送龟上做文章,明天会不会送个鸵鸟、蜥蜴、毒蛇之类的?那些贼心不死的腐败份子,极有可能想出更隐蔽的方式来满足“需要”。但是,俗话说得好: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再隐蔽的手法也不可能逃出群众的眼睛。只要有关部门能充分依靠群众,真正负起责任,就肯定能“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乔志峰)
新闻链接
http://www.btimesnet.com/newssystem/ReadNews.asp?NewsID=82269
前一篇:节后莫松“廉政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