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来啊……
做个独立的圆
(原载《女友》杂志)
好友在德州读书时爱上并嫁给了年龄大她一倍一半印度一半非洲血统的教授,这一举动令她身边的所有人震惊,但我却为她高兴。因为我已经可以看到,她脸上幸福的爱的光晕。
2001年夏季的一个中国人十分兴奋的夜晚,在距离北京申奥成功的喜讯公布还有三个小时的时候,我和这对幸福的夫妇坐在北京的一家餐馆里吃饭,街上的人这时还像平常一样只关注着自己生活里的喜怒哀乐。他们两个说着当天早上起床时她把前晚的一块口香糖顽皮地贴在了他身体的某个部位,我含笑假装没有在听他们的话但大家都知道我不可能没听到。
真羡慕你们,我由衷地说。
这时的我正在和远在洛杉矶的男友分手,为了这个分手我从那里逃回了北京,历经了长达七个月的扯锯式的反复,到这个时候终于差不多有个了结。好友和他老公曾经在洛杉矶和我们吃过一顿饭,我们之后就说你们不会长久,好友这时才告诉我。
是吗?我惊讶地问。为什么?
因为他很快就会跟不上你的成长,因为他不是个独立的圆。好友哈佛法学院毕业的老公给我讲起了他的理论。
他说,有的人在寻找爱情的时候,自己是个残缺不全的半圆,在寻找的是另外一个半圆和他组成一个完整的圆。但假如这个新建起来的圆破裂了,两个人只能再次成为残缺的半圆。因此他不同意所谓的“你使我完整”这样的说法。他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是一个完整独立的圆。当两个人相遇时,两个圆的一部分相交在一起,这个部分可以成长为一个新的独立的完整的圆。他说,这才是健康的平衡,才是能够长久的情感结构。谁也不为谁而活,谁没了谁也不会活不下去,因为每个人都是个独立的个体。
那天在餐桌上我们还聊了很多其他的话题,但经历了那一晚长安街上的狂欢后,很多记忆都被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结盖住了。只有这两个独立的圆的意向,牢牢地贴在了脑子里。
最近有记者给父亲做了篇采访,在里面他说,人最重要的是要学会独立,不依靠任何人,在感情上也是如此。这话让我再次想到了朋友的比喻。关于感情上的独立听了父亲的话才有了更深的认识,以前总觉得“独立”这个词指的是事业上和生活上的事,也就是说要有自己的事业,不依靠男人赚钱来养活。这是现代女性大多能做到的。而真正困难的是,感情上的独立。当我们的感情本身就是完整的时候,另外一个人的出现与否并不能把我们的完整变成残缺。那时,我们就真正学会了独立。
我现在还做不到,希望随着时间,我可以成长为一个真正独立的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