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以前的文章(1)

(2005-11-24 14:50:10)
分类: 俺文字儿
贴些老文先。。。
 

未来属于“杂种”

(原载台湾《中国时报》人间副刊)

 

       “杂种”一词在英文里,好听的翻译是hybrid,不好听的是bastard,我指的是前者。

洛杉矶不太鲜明的春天里,美国在线的用户主页上有这样一则新闻,说日本培育出了所谓的“菠菜猪”,也就是说在猪的身体里注入了菠菜的基因,这成为了一个动物和植物杂交的成功案例。

       以后吃猪肉就不必担心不利于健康了,美国人在报道最后快乐地说。我一面感叹真亏得日本人想得出来这点子,一面考虑着以后科技发达了应该给自己及后代注入一些什么样的基因才好。因为我想,未来是属于“杂种”的。

再举例说明。

北京某韩国餐厅,清凉的夏夜。一个包厢里坐着八个人,几乎都是中美两国电影界的精英。八个人中的五个生了混血的孩子,其中三个是中美混血,一个中法,一个中国比利时。这些父母们称自己漂亮的孩子为“合资企业”。席间,大家开着玩笑,给孩子们配着对,一些未来的亚、美、欧三大洲的混合产品似乎就要在饭桌上诞生了。我试着想象这些孩子的孩子们的未来,在那国界模糊了的更加缩小了的世界里,可想了一下就想不下去了,属于他们的可能性哪里是今天“纯种”的我可以预见的呀。我羡慕这些还没有迹象可寻的生命,他们的父辈让他们轻而易举地成为先天的“杂种”。

       几周后我碰到一个美国来的华人教授,第一次见面,互相彬彬有礼。我们说起各自的背景,原来他是出生在四川,幼儿园时期长在天津,小学在上海就读,中学时搬到了香港,大学时到了美国之后留在了那里,现在已经快六十岁了。我说您的经历真是丰富,他说哪里,就是hybrid。我听了这个词倍感亲切,立刻接着说,没错,您这用中文说就叫“杂种”!

       这个词还没完全从嘴里弹出去,我就意识到自己讲错话了。对方看了我一眼说,这个词就不太好听了。我频频点着头,是是是,我说。然后又心虚地补了一句,开玩笑的。嘿嘿。

       我们的友谊也许就这样错过了,这是一种对同一个词的理解和接受上的错位。可他的确是的,就像我自己一样。我们这一类虽然不是生理上的,但完全是后天形成的“杂种”。

       “杂种”应该说是拥有生活最多可能性的一群人。不论是先天还是后天的条件使他们能够相对轻易地跨越某些有形的和无形的界限,语言、家庭、教育,甚至人们经常抱怨的签证官,都不能禁锢他们的自由。美国就是一个充满hybrid的国家,人们大都有着复杂的背景,不是八分之一这个就是四分之一那个,并且永远处于迁移中。我想地理位置的转移是很有助于人思维的开发和解放的。大多数国家的沿海地区比内地更容易发展,就是这个道理。我自己每次在中国美国之间往返一次都会有很大的收获和一些长进,我想也是这个道理。

你可以看到吗?我们的未来会掌握在这些先天的和后天的“杂种”手中。到那时,新一代的孩子们会为了自己可以拥有这样一个称号而骄傲,听到这个词人们也许会先想到hybrid而不是bastard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今天会晴朗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