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层次需求和低层次需求

(2016-12-08 04:00:44)
标签:

杂谈

需求

马斯洛

​             高层次需求和低层次需求

      谈论起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大众会用三观来当标准。一旦想法不合,不少人会搬出三观来做个结论,所谓一言不合必定三观不同。但其实最重要的不是三观,而是需求的层次是否在同一级别。层次不一致,即使三观相同,也会产生分歧和不满。

        父母和孩子之间,很多人都有这类的烦恼——

            你单身且能自给自足,并不急需结婚,可父母比你还急。你想找个喜欢的人,父母认为你还挑剔什么?你有问题。

          你想选择自己喜欢的事去做,但父母认为你这是不务实,不懂事,懒惰,他们为你的生存担忧,这么下去什么时候才能买房子,你看看人家谁谁谁能赚很多钱,你为什么就不行?你有问题。

          你在创业,尝试挑战,父母各种担惊受怕,不支持,认为不如上班稳定,这么下去万一失败吃不上饭如何是好?你有问题。

            做儿女的对这些传统的父母头疼不已,认为他们干涉了自己,说不通,不被理解,制造了太大压力,父母有很大问题。

        这样的对立情绪几乎每个家庭都有,各种不同版本的故事相似又熟悉,”我是为你好“和”我不需要你为我好“的矛盾成为彼此的伤害。

          还有朋友之间也有此现象——

         本是关系亲密的好友,没有事发生的时候,相谈甚欢,友谊万岁,一旦其中一位遇到抉择,彼此看法完全不同,会导致瞬间友谊不万岁了,形同陌路。

          如,A和B是好朋友,B突然辞掉工作,要去远方周游世界,激动地对A说,我一定要实现这个愿望,去长长见识。A反对,认为生存比天大,努力工作赚钱才会有安全感,周游世界只能花掉积蓄,回来一无所有,太不现实。B认为为钱活着像个机器,没什么意思。两人自然说不到一起去,A 苦口婆心劝B接个底气吧,别在那儿想些不靠谱的事,B认为A太世俗,没什么眼界,目光短浅。两人十几年的朋友因此就闹掰了,彼此互相指责抱怨,能抱怨三天三夜认错了人。从追求的生活方式不同,导致上升到了”你人有毛病“。

           生活里常见的这些互动上的分歧,归根结底都和需求的层次不同有关,谁都没毛病。

马斯洛层次论图

​          心理学家马斯洛划分7个需求层次,其中低级需求和高级需求是2部分。参考图片上的。

         低层次需求的人看重的是个人安全感,生存第一,钱很重要,被人接受,有存在感,有面子。高层次的需求,首先是随心,为自己而活,渴望知识见识,爱思考,精神意识强,更在乎个人价值和幸福。

           马斯洛这样形容低级层次和高级层次的区别:

       低级需求的人要求更切实有形,眼睛看的到,手能摸到,但这些都有限度的。越是高级的需求,对于维持纯粹的生存也就越不迫切。高级需求对深刻的幸福感、宁静感以及内心生活的丰富感更渴望满足。

          低级安全需求的满足最多只是产生如释重负的感觉(如,好不容易攒钱凑钱有了自己的房产,终于松了口气,好不容易找了个好工作,松了口气)。无论如何,低级的需求不能产生像爱的满足所出现的高峰体验,极度幸福,令人心醉的爱,或宁静、理解、高尚等感受。

        高级需要的追求与满足具有有益公众和社会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需要越高级,就越少自私。饥饿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它唯一的满足方式就是让自己得到满足,但是,对爱以及尊重的追求却必然涉及其他人,而且涉及其他人的满足。高级需求在满足基本需求后,更寻求有爱和尊重(而不是寻找食物和安全),倾向发展诸如忠诚、友爱以及公民意识等品质。

         低级需求的饥饿感,就是一种匮乏。即使拥有了很好的物质生活,依旧会缺乏安全感,一旦只处在生存层面,无论有多少钱都无法满足。如得到1千万,好像看起来很富有了,可安全感低的人会考虑未来(焦虑来自对未来的恐惧),1千万貌似很多,可买个房子就用掉一半,再投资做点什么,又少了一部分,孩子将来大了还需要不少钱,养老还得留一部分,不然老了咋办。这么一算,1千万太少了,都不够塞牙缝的。你看,这样的焦虑,确实很饿,必定不满足。

          马斯洛提到低级需求关键的一个特点是利己,就是自私。如做任何事都先考虑自己是否能得到好处,认识什么人也先去衡量对自己是否有用,谈婚论嫁必定要审视对方的条件如何。低级需求的人整个注意力会本能地利己

         当了解了低级需求和高级需求之后,对自己对别人,有一个层次上的了解。当父母要求你图稳定一成不变的时候,你还有必要跟他们争执么?当朋友无奈你的选择的时候,你还有必要希望别人理解么?或者还有必要苦口婆心去说服人家么?

         高级需求与低级需求有着不同的特性,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两者都必须属于基本天定的人之本性,它们不会异于或违背人性,它们是人性的一部分。——马斯洛

          既然是人性的一部分,必定谈不上谁对谁错,谁有问题,占各自的角度,都是正确的,只是需求层次的高低导致了不认同。

        处于高级需求的人不必藐视低级需要的人,处于低级层次需求的人,也无法靠一番引导就上升到了高级层次需求。  

           了解这两种需求后,如果你能牢记需求的差异,或许可以减少不满与伤害,更确定自己的需要。能保持对彼此的尊重才是化解矛盾的唯一方式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