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生命的意味---谈高晓笛画荷

(2009-03-05 23:16:21)
标签:

荷花

社会福利界

画家

高晓笛

文化

分类: 分享感动

生命的意味---谈高晓笛画荷

    荷花是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笔下钟情的植物;在人们心目中也是真善美的化身。特别是不少女性画家对于荷花更有着一种特别的情愫,通过写荷画荷表达人生的感觉和思绪,从荷花的意象中找到生命的意味。当看到高晓笛所创作的“荷·佛·心”系列作品时,她对荷韵的意象描绘竟让我感动起来。

  高晓笛“荷·佛·心”系列全部是荷花,39幅作品但每一幅不仅仅表现荷花的造型和浮浅的状态,而是塑造荷花的神韵,荷花的风骨及荷花的品格。“荷·佛·心”系列中白荷似雪,粉荷似霞,玫荷似桃、黄荷如桔;晨荷青翠欲滴,午荷明净柔润,暮荷金碧辉煌,夜荷幽幽盈盈;你可观花叶清秀,你可闻花香四溢,你可汲泌人肺腑。她为创作这些作品,因此用了几年时间,专注地观察晨、午、暮、夜间荷花的变化和生存,从中去寻找属于荷花的内在精神的东西。在高晓笛的感觉里,每一朵荷花在每一天舒开一回,合拢一回,完成大地和天空的情感交流。日复一日,荷花在大地和天空的热恋中,给人带来精神兴奋和心灵的洗涤。于是,荷花便另有一种存在意义,别有一份高雅人生。

   高晓笛对“生命之花” 荷花看的特别的神圣。她认为荷花是万花中最为圣洁的象征。她和所有文人一样,对于荷有着一种恒古的文化情结,通过水墨图式把荷人格化,以物喻人,赞美荷的品行和风骨。所有这些,构成了高晓笛水墨荷韵的品性。

    对于生活在浪漫绘画中的高晓笛来说,她的荷花作品充满希冀和感受,更多地呈现为对于生活的无比热爱,而没有带着那种透出重力作用下的严峻的审视。对于荷的娇情,对于荷的洒脱,以及对于荷的崇尚,都成为了她笔下的生命的震颤。她甚至认为美丽应该是存在于“完美与残缺之间”的。的确,从 高晓笛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她对于生活的感悟同样是处在“满足和不满足”之间的,她仍然有着自己的人生品味和人生追求。尽管,她的作品还缺少那种更高诗意的表达,但我们依然可以从她对于生活和生命的荷韵意象的寻求中,抚摸到那种透过日常生活的驳杂光影所显露出来的生命体验。她用飘泊水中的荷花,告诉我们一花一世界,一叶亦是一世界,“美丽的同时也是枯萎的开始,惨烈地飘落之后又有壮丽的新生”——这也许没有太多的语言张力,然而对于这样一位常常与美丽的世界猝然相遇的画家来说,她的思维的承载当然不可能像诗人那样回答:“疑问是疑问者的一切”,而往往是在那种直接性中突破了精神的内在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说,高晓笛对于精神“荷韵”的寻找,仍然是那种只有通过对生活的“完美与残缺”的凝神寂虑才能觅得的意味。

    理解高晓笛的“荷·佛·心”是并不难的。透过她的“心灵之窗” 传递给我们是心灵之光,是“荷韵”灵魂—--荷·佛·心。高晓笛用雄阔的墨法把荷自然生态的高洁不俗与自己爱荷的百般情愫刻画得丝丝入扣,富丽婀娜,香远益清,动人心弦。 

    作为社会福利界的全国政协女委员,高晓笛用这样的作品和这样的方式“献给祖国六十岁生日”,尤为具有时代意义。她送给人们的是一曲和谐祝福,是一片美好希冀,是对明天祥和的向往。对于继续生活在艺术长河中的高晓笛,对于许多继续寻找精神的“荷韵”和心灵“佛光”的画家,相信,同样都怀有如此的期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