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境 悟境 情境

(2006-03-25 22:32:56)
心境 <wbr>悟境 <wbr>情境    
 
    罗家宽,一九五三年生于重庆,号云谷,悟静堂主。当代画家、有巴蜀“画王”美誉。现为中国残疾人美术家联谊会副会长,华夏画院院长。
   中国画对意境的苛求,注定了翰墨者只有在漫长的岁月历炼后才有挥洒自如的底蕴。然而,天才可以用早熟的代价捷足先登,庸才可以用先声夺人的“炒作”哗众取宠,而人才只有在荜路蓝缕的艺海跋涉中泊近那种沉郁而空灵的境界。

    当代著名画家罗家宽就属于后者。他的作品洗尽铅华,始而在温润的笔墨中倾注人性的体验。他的画面里流露出一种难以名状却氤氲其间的气质,这种气质淋漓尽致地表现在他的作品的布局和色调上:《山水》以繁密的枝呵护着一片温暖空明的气氛,让人从林间隐约的枝梢读收灵禽安然动人的低吟;《荷趣》则以传统的视角去俯瞰出淤泥而不染的荷丛,即使不缀莲花也能让人从浓淡干湿的变化中触摸到一份寓浩然之气于清荫的意味。“翠竹黄花,莫非菩提”是罗家宽所追求的审美眼光,那是一种无法造作也按捺不住的心态,一种扫却狭隘功利的尘埃剥落出万物之中灵明之珠的功力。

   心境 <wbr>悟境 <wbr>情境

    罗家宽的画风,无论是工笔还是水墨,无论是繁杂的山水还是寥寥泼墨的小品,总能给人一种获得静化后的轻松感。他以其独特的视角、新颖且具有相当难度的表现手法、丰富优美的画面效果,开创了水墨画新的审美程式,他的画没有任何张扬,在选择题材上自有赏心怡娱的特点,潜意识地创造出的是一种自在的艺术力量,一种由画家自由驾驭技法完善着作品的自身品格,轻快地叩击着我们的审美意念,会使审视者在不经意中产生共鸣。

    从八十年代后期创作的代表作《巴山早春》到九十年代的《百神乐舞图》、《菊赋》、《荷趣》系列再到近期的《桃源心境》、《悟境山水》系列,形成了一个由工笔到写意,由细腻到粗放,由单一的表现方式到多种绘画技巧结合的发展趋势。每一个变化都反应了罗家宽对前一阶段创作的思考和总结,每一种新样式的产生又延续着她一贯主张的审美倾向,他的画风虽然万变而不离其宗,但总能让自己在不断地从中获得新鲜感,这是源自作者内心深处对自然美和主观美的理解。他所追求的就是实现两者最完美的统一。《荷花赋》、《悟境山水》、《桃源心境》是罗家宽近年来用水墨和工笔手法结合创作的重要题材,这些悠幽秀美而又负载瑞祥含义的作品,作为心理的象征,寄托了他对大西南水乡的细腻委婉的情感。这些从具体生动的形象中抽象出的共同的形象特征可以看到罗家宽在某一时期对相同的艺术形象独特性的表现上,显示出把握形式特征的深厚功力,通过对具体形象的刻划与提升,他创造出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在对这种自在的艺术形式的抽象过程中,他把天性中的温柔、细腻、敏感和智慧全都融化在其中,而这种柔情和智慧是非常美的。

    阅读、欣赏和品评罗家宽的各类画作,可以感受到其作品的情感具有着多重性,它们渊于画家艺术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深刻感受。从作品形象到形式,再从形式到风格这两次抽象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这些情感为基础的。罗家宽把作品均匀地洒在时间长河的每个段落,不间断地把新作推向社会,人们细细地感受他作品的艺术魅力,同时也感受到那充沛的情感占据着他的心灵,如果没有这些浓情密意,他如何把那美丽的荷花、活灵的游鱼、幽深的庭院,还有那负载着的美的天性凝结在画面上而奉献给人们?

   创新在于意境的营造,笔墨的运用,尤其在于开拓地域特色的新题材。长期生活在浓郁古蜀文化氛围中的罗家宽,受山水大家画派熏陶和工笔大师的启迪,不满足于只画巴山蜀水,要探索着用富有情感的山水和花鸟相融合的画来讴歌自然和生命。儿时青城山临风长啸,都江堰踏月寻桂的林泉之趣,渐已归诸淡泊天然的笔墨,铸成对作品背后人文底蕴的执著和关怀。

   在当今开放、融合的时代,取长补不足,大异大同,中国画在罗家宽心中有了新的定位。他从选材上打破山水画与花鸟画的界限。他的花鸟画已与山水画密切地结合在一起。画面往往截取自然山水中某一局部,通过自己对自然的独特感受给予精妙的铺排与处理,恰似放大了的花鸟画,又似缩小了的山水画。这样一来,表现的空间就大了,画者所展现的是一种自然中山树交融、花影撩人的野趣之美。事实上自然界本也如此,虚虚实实,时隐时现,处处都显示出一种不确定性。看罗家宽的画中那深秋的黄叶、碧绿清透的溪水、嫣红欲滴的花朵,都是那么和谐地糅合在一起。如此的缤纷绚烂、流光溢彩,从中我们仿佛听到鸟儿的歌声,闻到醉人的芬芳。但这一切又都隐藏在朦胧而闪烁其间的笔触当中,使之可意会而不可言传。西方印象派绘画对罗家宽有着很大的影响,他追求一种光与色的美感,善于营造一种色彩的氛围。罗家宽的画面中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亮点就是其灵动、亮丽的色彩。它会先入为主地给人视觉上的冲击。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在继承传统的绘画中有着明确的创新意识,在绘画的整体把握中,在线与墨、线与色、墨与色的关系中,形成交融、对立、统一的和谐美。流畅而有节律的墨线给视觉上产生一种冲击力,那韵味十足的墨气,带给人们的是一种心理上的畅和。从他的作品中,可以清晰的看出,他想通过一草一木、一山一水来表现他对自然的眷恋、深情与热爱,这是他的艺术所具有的高尚品格。一片树林、一湾清流、几只小鸟,一朵风荷、一簇桃花、几道山溪;看似寻常,一经他的润色打造,便具有了无穷的生命力和一种撼动人心的力量,能引起观者深深的共鸣。从他的画面中你能直接体会到一种宁静、悠远。那种美悄然无声地就浸入了你的心灵,强烈表达出他那种想要剥离浮尘的心境,祈盼人类拥有一个充满和谐、平静、花红叶绿的大自然。

   无疑,这种美正是罗家宽想要的,并还在不断追求着的。因为,也许这种作画方式更能传达出他畅快淋漓的激情,也更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从罗家宽的画中,还可以领悟到其扎实的书法艺术功底。他善以书法入画,用笔使转灵活,线条劲挺流畅,富有灵气。并往往在画中题上诗词名句,或篆或行,书法与画融为一体,从中体现出画家对书画同源的深刻理解和感悟,使观者从中领悟到中国书画的神韵,也能看出画家对书画更高境界的追求。

       作画无非性情,性情所至,画出自己的世界。性情关乎境界。境界有高低,惟有不断向上,才显人生本色。作为画家,有性情还不够,还要有良好的心境和表达技巧的悟境,才可以成作品。他的作品表现的技巧,基于生活,根本之点,则在笔墨。虚虚实实,而达化境。他的画有放有收。放时泼墨洒脱;收时细节严谨。无论变来变去,他的画始终传达出一种画者无限的激情和饱满的创作热情。与其说他是在画自然之丘壑,不如说他是在画他心中之丘壑,表现一个艺术家对大自然的挚爱。也只有将自然粗放苍浑的美与他心灵中典雅宁静的美相掺和,才能产生出不仅独具匠心而且耐人回味的画面来。他追求“笔境兼夺”,他把一种精神的具体化融入了中国画的技法,融化整合成为自己的东西,用以适应时代审美的需要。因此,他用自己的自立标准、个性之异和追求完美的精神境界,开拓了中国画之新。

    纵观罗家宽的作品,我们还可以从中体味一种对自然的态度,体味一种心境的美。但也许对他来说,这一切的发生都是自然而然的。

     罗家宽的画又是植根于大众审美基础上的,他所选择的幽壑密林,清泉细流、花草飞鸟都来自于自然,并在此基础上从自己独特的审美视角出发,去传达他个人的心境、悟境、意境。如此得来的效果自然会赢得很多的共鸣。罗家宽的画的可贵就在于以一种有具亲和力的姿态步入平常人的心中,博得大众的接受和喜爱。一个画家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应该算是很了不起的一件事了。在资本原始积累时代的势利法则面前,有些画家往往忽视了人文精神的素养,转而热衷于奔走豪门之下,游戏于灯红酒绿之间,色浮墨燥,渐成风气。伪古典精神矫揉造作的贵族情趣铺垫在媚俗的市侩价值观之上,伪个性代价而沽的浮夸作秀则以意韵的苍白作为征服市场的代价。在这种环境中,罗家宽却在恪守以文载道、画出抒情的人文传统和自然飘逸境界。他自己认定真正的个性只能生长于人文精神的土壤中,先贤积淀的人文情怀最终比任何炒作都有着持久的感

    尚在艺术之途中的罗家宽还在不断吸收先贤大师的养份,正在为我们打开一扇通达人文之脉的心灵之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