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微博实名的副作用

(2011-12-22 14:44:46)
标签:

杂谈

    据媒体报道,广东省广州市及深圳市的腾讯网、奥一网、嘀咕网、饭否网等7家网站,从12月22日起试点实行微博客用户使用真实身份信息注册。实名注册目前只针对新注册用户,用户身份信息的比对认证在网站后台进行,前台是使用实名还是昵称,由用户自行决定。(南方日报12月22日)

    一种传播媒体普及到5000万人,收音机用了38年,电视用了13年,互联网用了4年,而微博只用了14个月。毫无疑问,中国正在大步迈入微博时代,微博也正在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围观改变中国。对于习惯于台下窃窃私语的很多人,微博提供了一个恰逢其时的小窗口,让爱意和鞭挞得以瞬间凝聚,汇小流以成江海。然而不得不说的是,微博之所以能够得到井喷式的发展,除了短小精悍而又及时互动的“微”,更离不开那个助人畅所欲言的“隐”,对于普通人而言,后者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前者。

    实名制是一把双刃剑,尤其是对于当下的中国而言。毫无疑问,虚拟空间下的微博客,充斥着大量不实信息和网络谣言,在“符合受众期待心理”的传播规律作用下,得以迅速传播蔓延。实名制的出现,肯定会对类似诽谤、诬陷行为加以遏制,一定程度上减少不良信息的传播。然而不得不说的是,虚拟本就是网络社会的主要特征之一,完全实名化的传播机制是否会扼杀和减少舆论的尺度和空间呢?

    当下之中国,微博并非只承担网络社交的功能,还在很大程度上承载着很大一部分舆论监督的功能。实名制的推行,当然无碍于网络打拐和免费午餐等“好事”的继续推行,但却会对普通网民监督公权部门和强势群体做下的“坏事”时带来潜在的威慑力。因为实名制可以轻易瓦解单个网民在集体无意识下的勇气,反复思量的结果很可能就会选择放弃发出声音。

    此外,在特定时刻,什么信息是谣言,什么信息是真相,恐怕谁也无法断定,因为这往往取决于获取信息量的多少和事件的进展程度。当一起突发事件刚刚发生时,网民在传播时必然无法保证声音的质量,难道因此就要让其缄声沉默?事实上,往往舆论的关注和质疑才有助于呈现真相,过于纯净的空间只会助长更大的谎言。

    谎言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网络中同样如此,只要不是主观恶意或者产生实际危害,皆可以通过法律监管和其他机制的不断完善加以解决,而不必操之过急。我们需要正视这样一个现实,那就是网络承担着舆论监督的重要功能,还有太多的人对于站出抨击黑暗心存疑虑。在匿名的权利被剥夺后,会不会带来料想不到的副作用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