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需要“不理性”的消费者

(2011-11-21 14:39:51)
标签:

杂谈

          11月20日,网络名人罗永浩在北京西门子总部将音乐人左小祖咒、作家冯唐及自己的西门子冰箱砸烂,以此督促西门子承认冰箱门的质量问题。西门子对此表
示,产品符合规定,希望相关人士理性对待。罗永浩称,如果西门子不在一两周之内给答复将集结消费者在798艺术区继续砸冰箱。(中国广播网11月21日)
       理性是个好词,但往往被用在弱者身上,如面临强拆的拆迁户要理性,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要理性,习惯于批评某些部门的愤青们要理性。总之,遇到问题不
要闹,要相信一切只是暂时的,要充满爱。
       可是有一个问题无法回避——你保持理性,可是没人理你怎么办?他们比你还“理性”。公平地说,面对肆虐已久的一滴香、瘦肉精和彩色馒头,面对“甚至
”流入政府食堂的地沟油,中国的消费者已经足够理性了。他们只是默默地扒拉开那些已经臭名卓著的品牌,去挑选那些也许只是还蒙在鼓里的商品,将自身权益寄托在多洗两遍、多泡一会儿上面,像个委屈的倒霉蛋儿。
       不得不说,罗永浩的出现彻底颠覆了人们的认知,怎会有如此“嚣张”的消费者?当然他是名人,那些提供冰箱的人也是名人,可是名人也许更犯不上为冰箱
门质量这等小事儿而与跨国企业死磕,普通人不是都忍了吗?当然阴谋论者会质疑他们是炒作,以使自己的名气更大一些,那么普通人干这个恐怕更是炒作了。客观上看,这种替消费者出头的行为并无不妥,当他们的名气植入这场暴力秀中,只会壮大消费者维权的声势,将那些傲慢的企业大佬们往死里逼。从这点上来说,炒作炒作有何不可?简直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类似的行为我们不常见,但在国外却并不新鲜。无论是垄断企业还是跨国巨头,被消费者成功索赔几个亿的案例实在不是少数,堪称“不理性”的典范,广受
各方嫉妒。更有意思的是,一旦消费者不理性,商家往往也会经历一个由“理性——不理性——理性”的过程。从开始时的置之不理、大事化小、金钱赎买,到巨大压力下的死不悔改、叫嚣失态,再到最终的水落石出、行业洗牌、规范建立,见证了消费者与商家的博弈历程,督促着尊重、诚信的价值观在企业中不断生根发酵。在双汇门和达芬奇家具丑闻中莫不如此。
       作为个体存在的消费者永远是弱者,在法律法规和监管部门尚不能提供足够支持的情况下,如何扩大声势无疑是维权行为的重中之重。当然,“不理性”只是
一个相对概念,须保证在法律和道德允许的框架内进行,避免引起一系列的麻烦,而导致功亏一篑。
       所以说,这是一个技术活儿,需要游走在智慧与勇气的边界,让自己的“不理性”行为能够变成最具力量的理性抗争,一出手就制敌于死地。
       这么好的消费者,我们需要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