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宋鹏伟
宋鹏伟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5,898
  • 关注人气:36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谁让你不说话?

(2011-07-19 11:59:21)
标签:

杂谈

        7月14日,成都老太胡丽天被曝7年里参加过19次听证会并支持过多种涨价。昨日,胡丽天整理出参加听证的材料,证明自己不是“托儿”。胡丽天表示,7年来她报名了40多场听证会,被选上23次,中签率高因报名者少。她称频频参与听证是因有话要说,即使力量不大,但也比政府闭门造车好。(新京报7月19日)
       如果胡老太多数情况下反对涨价,那么没人会怀疑她是“托儿”,甚至可能还会被鼓吹为“民意领袖”,尽管她同样是在7年里参加了19次听证会。可见,惟结果论的有罪推定往往在别人与自己意见相左时出现,频繁参加听证会甚至成了“托儿”的注脚。
       若果真如胡老太所说,她又何错之有?老百姓就必须反对一切涨价?真正应当受到质疑的是程序本身是否正义,所选拔的代表是否能够真正代表民意。现实中,除企业、政府代表外,多数听证会代表的产生是通过“自愿报名——随机摇号(或抓阄)”的方式产生。显然,报名人数的多少和报名人员的素质决定了他们将发出怎样的声音——人数少,自然命中率高;没人报名,就难免有关部门“推荐”代表。通过以往媒体报道可以看出,各地听证会报名往往应者寥寥,胡老太的表述具有相当的可信度。
       当然,程序上没问题,并不代表程序本身没问题。作为具有投票权的民意代表,其产生过程理应更加透明、严谨和科学,而现在的实际情况更像是走过场。首先,当报名人数过少时,其产生人员的代表性存疑,需要呼唤更多的民众参与,使报名人数达到一定的产生比例方可进行筛选;其次,产生过程需要更加透明公开,候选人资料、随机选取过程等信息应当便于群众查询和监督;最后,适时引入竞争机制,让那些更加具有专业素质和表达能力的代表能够脱颖而出,为百姓说话。
       一切的一切,都依赖公众对公共事务的参与意识,需要有更多的人愿意为大家的利益站出来。然而现实是,在可以发表意见时,有太多的人缺乏投票热情和参与意识,从不为自己“我们”的利益站起来说一句话,只是习惯了围观、看热闹,习惯了以最坏的恶意揣测别人,习惯了私下骂几句了事。
       同其他很多制度一样,听证会制度发展到今天,仍有各种各样的不足,甚至因有些部门缺乏倾听的诚意而缺乏公信力。但是,毕竟我们一直在进步——有这个平台比没有强,站出来说话比不说强——任何的进步首先从参与开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