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劳工组织报告显示,金融危机后全球工资增速几近折半。而中国增速“引涨”全球工资,超欧美国家5倍之多。该组织专家称,中国官方公布2009年薪资增长约12%,但统计局纳入数据大部分为国企工资数据,而实际私有部门工资增幅仅为6.6%。这意味着官方数据被高估了。(大众网12月18日)
一场金融危机没咋地。同GDP与CPI一样,中国工资的增速“引涨”全球,欧美什么的都是浮云,全体国民无疑分享到了经济快速发展的成果。你的工资没涨?那只能说明你在线下,甚至还拖了平均数据的后腿。
问题是,为什么我总在线下,单位也不是最差呀?这就是我们每每看到国际统计数据倍感亲切的原因所在。在11月份CPI同比上涨5.1%的情况下,即使你的工资也上涨了同样比例,顶多是没感觉而已。而今的问题是,购买力下降的程度已经远远超出数据所能表现的范围,这时候再让人欣赏那些幸福感与荣誉感极强的数字,无疑是火上浇油。
必须承认,以垄断行业为首的国企工资一直是比较坚挺的,其中又以管理层为甚。有的垄断行业职工工资比社会平均工资水平超出4到10倍,而管理层又是基层员工的十几倍。拉动作用不可谓不明显,可即使如此,毕竟金字塔尖上的富人只是少数,还不至于挣脱我等线下人群的拖累而一骑绝尘。有鉴于此,数据统计的真实性便打了一个问号,究竟统计的谁?其中有没有我?
工资可以含糊,税收绝不马虎。多年来,众多靠死工资过活的工薪阶层早已成为缴税的主力军,而那些利用资源牟利的富人阶层,却凭借着收入来源复杂和各种避税手段逃避监管,甚至只能通过“12万元以上”的申报制让其主动纳税,这让人情何以堪?
工资不涨,物价飞涨,即使在这样的负利率现实下,车船税和烟草税仍酝酿提高,新税种物业税呼之欲出,以缓解贫富差距为目的的税收调节反倒进一步加剧了贫富分化,形成“逆调节”。财政部最新公布的今年1至11月财政收支情况显示,全国财政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21.1%,个人所得税收入同比增长22%。显然,与民众收入增长缓慢的现实情况相对照,政府已经成为一个非常夺人眼球的“富人”。
政府与民众分配不平衡,不同阶层收入分配不平衡,以税收为主要手段的二次分配调节作用又不明显,在此情况下,“十二五”规划提出的民富理念如何贯彻充满了未知数。在华丽的工资增长数据下,感受背离的工薪阶层显然看不到希望。
经济数据是制定政策的重要参考,在工资总是被增长的前提下,没有人可以强装笑脸——除了我的奋斗,也请让我看看哪些人都在线上——谁“引涨”了我的工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