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善恶必报的电视剧谁看?

(2010-06-30 14:26:30)
标签:

杂谈

 
         6月28日,广电总局对今年5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情况进行公示,并批判一些电视剧为制造苦情效果而凸显“善有恶报、恶有善报”的情节,造成“善恶观含混”。广电总局要求影视制作公司端正创作态度,树立先进的审美理想。(中新网6月30日)
        没错,这就是昨天的新闻,不是上世纪的某个6月。按理说,既然成立了广电总局这样的专管机构,
对影视制作提点规范性的意见亦无不可,只是这善恶有报的价值观如果强行植入艺术创作,谁又会打得起精神看呢?
        应该说,因果报应是具有历史沿承的一种传统价值观念,在某些宗教中体现极为明显,倡导个人要积
德行善,也间接利于社会和谐。然而,在现代多元社会中,并不能公开提倡这种文化信仰,个体有选择自身及价值观念的权利和自由,出格的行为自然有道德和法律方面的约束。
        任何艺术都是现实的反应,但反应方式却不尽相同,如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曾几何时,高大全的艺
术形象遍及荧屏,坏人最后的下场都很难看,如今看来却十分幼稚。《西游记》中,神仙的坐骑下界犯乱,映射的就是有背景的官宦子弟在民间为虎作伥,神通广大的悟空真就搞他不过,只好搬来更大的神仙。当然,这些坏蛋最后的下场都是被打回原形,现实主义题材保留了一个理想主义的尾巴,深受读者喜爱。一度被禁播的热剧《蜗居》,同样是以高房价和二奶题材打动了万千观众,很难想象,如果宋思明没有畏罪自杀,而是和海藻从此过上幸福生活,这部电视剧还会开播吗?
        人生如戏,每个人都是观众和演员,影视作品自有其艺术规律,不同的价值观念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观众会做出自己的选择。现实生活中,因果报应的确未能处处及时体现,也有很多人不求回报地去做善事,贪赃枉法之徒更不可能靠恶报来成功震慑。没有人能否认现实的复杂,就像一个毒枭可能也是孝子,贪污犯也可能资助贫困学生。
       理想淡漠、拜金主义的确是当今盛行的风气,想要扭转需要全社会对价值观进行渐进式地重塑,而不
能指望理想化的电视剧来完成。管理机构该做的,是为艺术创作划定底线原则,承担过多宣传功能的电视剧无疑是失败的,无论这种价值观是对是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