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官何以招来同情声?
(2010-03-15 11:37:12)
记者日从广西壮族自治区烟草专卖局获悉,“日记门”局长韩峰因涉嫌受贿13日被广西壮族自治区检察院依法决定逮捕,并被处以开除党籍和行政开除处分。经初步查明:2002年至2010年2月,犯罪嫌疑人韩峰利用职务之便,多次收受承建商的贿赂款共计48.2万元及价值30万元的商品房一套。(新华网3月14日)
如果日记没有外泄,韩峰恐怕依然在小城市过着令他满足的小日子,不为外人知。即使今天大白于天下,他也实在是个小人物,关键词仅是香烟和香艳而已。在这场“一本日记引发的窝案”中,媒体和网民并未像从前那样一致的口诛笔伐,倒是有不少同情和鸣冤的声音引人眼球。而这,绝不仅仅是戏谑那么简单。
韩峰的倒台,似乎有那么点自首的影子。从技术手段上看,起码有两个环节可以阻止这一偶然事件的发生:不写日记,或者保存好日记。此时的韩峰,恐怕恨死了自己这个破习惯。我们都是写过日记的人,但除了孩提时代骗骗父母和老师,能坚持下去的人屈指可数,何况是一个整日应酬和开会的官员。莫非,是他这个完全没有必要的好习惯令人想起了童年,进而将单纯的印象转嫁到了他的身上?
司法机关的介入,印证了日记的真实性。在韩峰无遮无拦的字里行间,一个实权官员的生活百态跃然纸上:他公款吃喝、受贿、玩女人,但是也关心南方雪灾、主动排队、不嫖娼、喜爱摄影、出差都不忘给老婆买礼物。前者常有,而后者不常有,这个贪官真实、生动的生活细节现形后,很多人都会失望——在贪官中实在贪得不算多,但却有一般贪官形象不曾具备的“美德”。
之所以网民能够宽容他,是因为心目中“贪官”的形象实在要比韩峰卑劣得多,是因为权力不透明一直在引导人们往最坏处想。对于韩峰这样自娱自乐满足型的干部,只是由于其不直接害民、扰民,就轻易地忽略了其贪污腐化的事实,谁敢保证接替他的干部不会更坏呢?于此,在无官不贪的假想中,网民同情贪官的背后,是对未知腐败的痛恨和监督乏力的自嘲,只能退而求其次罢了。
贪官都是相似的,下场各有不同。不写日记的韩峰也许躲得过去,不抽天价烟的周久耕也许躲得过去,不酒后失态的林嘉祥也许躲得过去,难道只有偶发事件才能让贪官躲不过去?真正可怕的,是那些低调做人、闷声发财的贪官,如何建立一套主动引导民众监督的机制,才是网络监督的最大期盼。毕竟,韩峰的事一出,写日记的官员恐怕更少了。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