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剩了两万亿  差钱不差钱?

(2009-12-14 14:59:17)
标签:

杂谈

    根据2009年全国人大批准的财政预算报告,全国应完成财政支出76235亿元。但是,在时间进度已经完成91.7%,财政支出进度仅完成73.8%的情况下,意味着还有2万亿元资金将在12月一个月中全部用掉,突击花钱似乎又将在所难免。(第一财经日报12月12日) 
    通常情况下,钱多了并不是坏事,何况是两万亿之巨。可是如果多得莫名其妙,那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有可能是确实花不了,也可能是该花的没有花。作为刚刚被明确权利的纳税人,作为感到“很差钱”的每个公民,都想知道的更多。
    该花的没花了,该收的可不少收。财政部消息称,1-11月累计,全国财政收入63393.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2%,仅11月份就比去年同月增长了32.6%。
    差钱不差钱,关键看消费。众所周知,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是投资、出口和消费。金融危机背景下,尽管出口锐减,眼下又面临欧美诸国的贸易保护战,但4万亿投资的拉动还是成功完成“保八”的经济目标。但是,随着通胀压力下刺激政策的逐步退出,居民消费必须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为什么舍不得消费?还是差钱啊:毕生积蓄求一蜗居而不能,教育医疗支出居高不下,不多存点钱哪行,更别提透支消费了。所以说,提高居民消费动力必须要在保民生上下功夫,这也是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会议的重要内容。面对这些老大难问题,改革的最大掣肘都是钱,能说我们不差钱吗?
    以教育为例,1993年制定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在本世纪末达到4%”。然而,16年过去,这个目标不仅上个世纪没有实现,跨世纪了还没兑现,2008年也才仅达到3.48%。对教育市场化的放任,必然导致“7成家长认为教育费用难以承受”的苦果。
    在目前已经完成的预算内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是否足额拨付不得而知,制定预算初期是否就将教育支出占比达到4%,仍不得知。我们什么都不知道,又如何履行纳税人的税收监督权呢?缺乏了公开透明和全程监督,钱多和钱少一样令人不踏实,只能干着急没办法。
    事实已经多次证明,年底突击花钱有其强大的内在驱动力。因为如果花不完,一方面财政有可能把钱收回;另一方面是下一年度将会以此为基数减少预算,谁会那么“傻”呢?“可劲造”的背后是知情与监督的缺失,显示出国富民穷的尴尬。       
    突击花钱未尝不可,但绝不是花在公务员的福利上,而是用于教育和其他民生保障方面,并将此作为新一轮的隐形经济刺激计划,真正让居民感觉到“不差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