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09年08月27日

(2009-08-27 20:27:17)
标签:

杂谈

                争夺定价权需要各个击破

 

    8月17日,中国钢厂与FMG就2009年下半年铁矿石价格达成35%降幅协议后,三大矿山的表态成为舆论热点。8月18日,BHP(必和必拓)中国区一位高管接受中国证券报采访时表示,尽管公司还没公开表态,但可以肯定BHP不会跟随FMG与中国的谈判结果。此前力拓一位发言人称,中国与FMG的定价与他们无关,另一大矿产巨头淡水河谷到目前为止未就谈判作任何表态。

    很明显,对于“小弟”FMG与中国钢铁业协会达成的降价协议,三大巨头做出了不屑的姿态。无论最终的博弈结果如何,在当前谈判的关键阶段,这种技巧是必要的。其实这种态度也并非是“纸老虎”装装样子,与国内钢铁业几年较量下来,三大巨头逐渐有了成竹在胸的底气。

    表面看,谈判结果尽管比中钢协较去年降价40%的目标有差距,但毕竟比三大巨头坚守的降幅33%有进步,而且较不久前力拓与日本新日铁达成的价格还要低。然而,最新消息是,这份协议还有两个附加条件:中国金融机构将以FMG可以接受的条件,在2009年9月30日之前,完成总额在55亿美元至60亿美元之间的融资;同时,中钢协在上述协议中保证,如果2010年的年度价格谈判需要进行,则优先与FMG进行谈判。显然,这样的协议较大众期待仍有距离,FMG完全可以在融资过程中获得利益补偿。

    与FMG的谈判结果显示,供应总量不过为2000万吨,这与每年超过4亿吨的铁矿石进口量相比,不过是杯水车薪。据此就希望三大巨头能够弃城投敌是不现实的,其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

    受大宗期货商品价格、经济危机复苏形式和供求关系微妙变化等多重影响, 2009年的铁矿石谈判从去年10月份开始至今仍然无果,也侧面说明了谈判的难度和复杂性。

    公开资料显示,力拓、必和必拓和巴西淡水河谷公司是世界三大铁矿石生产和出口商,而中国是铁矿石最大的进口国。目前的情形是,双方对彼此都有刚性需求,谁离开谁也玩不转。交易必须达成,关键是什么价格和怎么谈判。

    力拓“间谍门”事件的曝光,透漏出其面对分散钢企结成同盟时的应对策略——不择手段,各个击破。谈判代表获得个人利益的同时,大型钢企也不得不将损失转嫁到下游企业和小型钢企。底牌纷纷被对手摸了去,必然丧失了定价主导权,直接导致去年被迫接受了最高涨幅达96%谈判结果,损失高达7000亿元。

    卖方是高度的寡头垄断,而买方跟它相比是分散的,强有力的结盟是必由之路,而且是尽可能广泛地、甚至是跨国家的结盟,以增加话语权。要知道,仅2006年,中日韩三国就占世界铁矿石进口量的64.1%。

    同时,还应当积极吸取力拓案的经验教训,学习其各个击破的策略,扶植具有高储量和快速扩张能力的大型矿山企业,分散对个别巨头的大额需求,以增加谈判的筹码,甚至是直接控制力。例如,FMG就是铁矿石谈判中涌现的新生力量,中国占其总出口量的比例高达95%。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华菱钢铁集团已成功入股FMG公司,其示范意义值得广泛借鉴。(本文未发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惊魂20分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