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根据一年中太阳在天球黄道圆上位置划分出来的24个具有时节意义的位置与日期,每个节气约15天。
小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夏天的第五个节气,表示季夏时节的正式开始。每年7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古人认为小暑期间,还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故称为小暑。节气歌谣:“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指出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已经到来,但还未达到极热的程度。
俗话说:“热在三伏”。我国三伏天气一般出现在夏至的28天之后,即所谓“夏至三庚数头伏”。小暑虽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但紧接着就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大暑,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由于出汗多,消耗大,再加之劳累,人们更不能忽略对身体的养护。
李忠老师从安徽淮南“二十四节气邮局”寄来“小暑”邮资机宣传戳封;孙德华老师寄来上海市集邮总公司发行的《小暑》纪念封,上盖有普陀邮局的“小暑”邮资机宣传戳;王益松、徐剑峰和杨国华等老师,分别从上海梅陇、蓝村路和七宝邮政支局寄来“小暑”邮资机宣传戳封片;侯慧明老师从山西阳泉“二十四节气临时邮局”寄来“小暑”联体戳片。在此,向以上各位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