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F是“世界自然基金会”(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的英文简称(原称为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该基金会创建于1961年,创始人为英国的彼得·斯科特爵士,总部位于瑞士格朗。WWF是在全球享有盛誉的、最大的独立性非政府环境保护组织之一,向世界各国、地区、社会团体和个人募集资金,制定保护野生生物和自然资源的具体计划,并组织实施。在全世界超过100个国家有办公室、拥有5000名全职员工,并有超过500万名志愿者。WWF虽为民间组织,但主要成员为各国各地区的政界名人,或在各方面有很高名望的人物。1980年,WWF正式在中国落户。
“WWF”
(熊猫徽)LOGO的演变
自1969年法国第一次将“熊猫徽”印上邮票之后,WWF致力与各国和地区合作,授权发行“熊猫徽”邮票。目前,WWF邮票已成为全球最大、最具权威性的珍稀动物大全和最具影响力的专题邮票之一,同时也为自然环境、动植物保护筹集了大量经费,宣传了环保理念。为使WWF专题邮票健康有序发行,基金会严格控制WWF邮票的审批,首先是由各国(地区)向世界自然基金会提出申请,经WWF审查、批准后才允许发行带有WWF会徽的邮票,这些邮票除早期发行的少数国家外,均为四枚一套。基金会规定每年只批准20个以下国家(地区)发行。从1969年至2016年6月,世界上已有190余个国家(地区)发行了560套、2000余枚印有“WWF熊猫徽”标志的专题邮票,表现的基本都是本国(地区)的濒危哺乳动物、鸟类、昆虫或鱼类、海洋生物及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近40年来,基金会通过WWF邮票的发行,版权收入已达数千万瑞士法郎,及时用于濒危动植物和自然保护区的环保工作,我国的大熊猫、东北虎、朱鹮等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都曾受惠于此。突出的业绩反过来促进了该组织的发展和影响,并使WWF邮票赢得了更多邮人的喜爱。正如基金会主席英国的菲利普亲王所说:“这些精美的邮票不仅可以让任何邮集锦上添花,而且还向公众有效地表达了保护全世界野生动物的紧迫需要”。
然而,作为WWF会徽主图大熊猫故乡的中国大陆,虽然发行了大量的野生动物、鸟类和水生动物等专题邮票,却至今没有一枚印有“WWF熊猫徽”标志的邮票,令人十分遗憾。(香港于1999年、澳门分别于1995年和2011年发行了印有“WWF熊猫徽”的邮票)。
目前,印有“WWF熊猫徽”标志的鹤类邮票有6套27枚。
1987年2月,马拉维,《肉垂鹤》
1988年4月,韩国,《白枕鹤》
1991年4月,越南,《鹤》
2006年2月,冈比亚,《黑冠鹤》
2007年10月,伊朗,《白鹤》
2014年8月,朝鲜,《丹顶鹤》
以下为中国发行的WWF题材的邮票:
澳门1995年4月《保护自然-亚洲鳞鲤(穿山甲)》
香港1999年11月《中华白海豚》
澳门2011年9月《世界自然基金会50周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