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河道中--韦庄〔唐代〕

(2023-12-06 10:25:58)
标签:

关河道中

但见时光流似箭

岂知天道曲如弓

分类: 07文学:诗词楹联、散杂文等

     关河道中--韦庄〔唐代〕

关河道中
韦庄〔唐代〕

槐陌蝉声柳市风,驿楼高倚夕阳东。
往来千里路长在,聚散十年人不同。
但见时光流似箭,岂知天道曲如弓。
平生志业匡尧舜,又拟沧浪学钓翁。

译文及注释

       田间小路旁的槐树上,鸣蝉吱吱的叫着,柳条轻轻得摇摆引起了阵阵清风,驿站高楼的东面倚靠着西沉的夕阳。
      来来往往千里长的道路依然默默的在那里,但当年的故人聚了又散,漫漫十年时光让旧友都不在身边。
(世人)只看到时间如箭,迅速流逝,哪知道天道曲折,像弓箭一样弯曲(连时光走的都并不顺利,何况是人呢?)
    今生的志向就是能够辅助像尧帝和舜帝(那样贤明圣德的君主),又想要效仿沧浪水边的渔夫,(过着独善自我的逍遥生活。)

注释
陌:田间东西方向的小路。
驿楼:驿站的楼房。

关河道中--韦庄〔唐代〕


      回到这首诗,诗题中的“关河”,是关山河阻之意,喻指艰难的旅途。人在旅途之中,最容易兴起悲思感慨,关河险阻的现实旅途,也象征着充满挫折的人生道路。
      槐陌蝉声柳市风,驿楼高倚夕阳东。陌,本义是田间东西向的小路,后泛指道路。驿楼,古时专供传递文书者或来往官吏中途住宿、补给、换马的处所。
     道路旁的槐树上,知了不停地鸣叫,阵阵微风,拂过柳树,吹面而来。驿站的高楼之上,诗人倚栏远望,夕阳正渐渐西沉。

    往来千里路长在,聚散十年人不同。滚滚红尘,人来人往,彼此聚了又散,合了又离,有的人相遇相伴,走了一段路程便分开了,也许一生再也不会遇到。时光荏苒,只有驿站外的路永远存在,以前的朋友,却早已不在身边了。

      但见时光流似箭,岂知天道曲如弓。但见:只看见。
      天道如弓,典出老子《道德经》,《道德经》第七十七章:“天之道,其犹张弓者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老子的原意是将天道比喻成拉弓,弓高的一端会被拉低,弓低的一端会被拉高,从而得出“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的道理。
韦庄在这里,并没有使用老子的原意,而是说天道曲折,就像弓一样曲折,难以捉摸。
这一联的上句,便是我们今天常用成语“光阴似箭”的出处。
    人生在世,我们只看见时光像射出去的箭一样流逝,当我们想要抓住时光有所作为的时候,却不知道,天道曲折如弓,经历无数迷途与磨难,依然看不到内心的追求。

      平生志业匡尧舜,又拟沧浪学钓翁。匡,辅佐。沧浪:古水名。《孟子离娄上》:“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生平的志愿,就是能辅佐一位圣明的皇帝,开创一番事业。然而圣明的皇帝在哪里?就算有圣明的皇帝,就一定能开创一番事业了吗?于是又想学那沧浪水边的渔翁,去过自己自在逍遥的生活算了。

关河道中--韦庄〔唐代〕

       韦庄的这首《关河道中》,并没有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连选诗较多的《唐诗鉴赏辞典》也没有选入,可见它算不上韦庄的代表诗作。可是,当初我在某处看到这首诗时,便爱上了这首诗,尤其是中间两联。
        往来千里路长在,聚散十年人不同。路是永恒的,人是无常的,路永远存在,而人则年年不同。在永恒与无常的对比中,让我们感到了人生的荒凉。我们多么希望,曾经倾心的姑娘能相守一生,曾经相悦的朋友,能一直一起开心的玩耍,然而,我们珍惜的人,看重的人,在一个一个岔路口分开,只留下落寞的我们。
        我们多么希望拥有一份永恒的感情,来对抗人生的孤独,然而,人是无常的,无关乎薄情寡义,只是人生道路不同,便渐渐分开,渐渐远去。进入高中,我们告别的了初中的朋友,进入大学,我们告别了高中的朋友,大学毕业,我们又与相处四年的同学分别。就在顷刻之间,便是“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想想,曾经在一张长凳上坐了几年的同桌,在一个房间里睡了几年的室友,以及曾经一疯玩的朋友,还有谁在身边。
      人生聚散,最让人感到人生的荒凉。
      但见时光流似箭,岂知天道曲如弓。情无长久,志呢?我们谁没有在年少的时候,想过要有一番作为?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个人的成长,我们内心的志向越来越模糊。天道如弓,我们越来越知道要做成一件事要经历多少困难,最终,我们都只能苟且地在生活中摸爬滚打!但看着逝去的时光,又后悔不曾拼搏。
韦庄的这首诗,可以说写尽人生无常、世事艰难的无限感慨,于我心有戚戚焉!


韦庄 
 韦庄(约836年- 约910年),字端己,汉族,长安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诗人、词人,五代时前蜀宰相。文昌右相韦待价七世孙、苏州刺史韦应物四世孙。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