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回文诗浅论小栏空院孤楼中国 |
分类: 文学研究和评论 |
诗歌在中国的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如果把中国文化比喻成一座珍藏丰富的宝藏,那么诗歌就是最灿烂夺目的一颗明珠。从诗经到唐诗,其间涌现出无数的名篇佳作,历来脍炙人口,百读不厌。真可谓家喻户晓,童叟皆知。有的意境高远,有的雄健奔放,有的讴歌大自然之作,有的抒发人生抱负。各有所长,在此不一一列举。今主要是介绍诗词中的另类作品——回文诗。
回文诗在历史上因为作品较少,所以不为大家所熟悉。因为它的创作具有相当的难度。比起那些广为流传的名句更需要技巧。不但要讲究平仄,押韵,对仗,还要倒读时也浑然成章。创作这些作品的主人无异是饱读诗书之士。写来时煞费苦心,读来时妙趣横生。
宋朝的李禺写了一首丈夫思念妻子的回文诗:
枯眼望遥山隔水,往来曾见儿心知。
壶空怕酌一杯酒,笔下难成和韵诗。
途路阻人离别久,讯音无雁寄回迟。
孤灯夜守长寥寂,夫忆妻兮父忆儿。
倒读就变成了:
儿忆父兮妻忆夫,寂寥长守夜灯孤。
迟回寄雁无音讯,久别离人阻路途。
诗韵和成难下笔,酒杯一酌怕空壶。
知心儿见曾来往,水隔山遥望眼枯。
苏东坡也曾写过一首七律《游金山寺》
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
桥对寺门松径小,槛当泉眼石波清。
迢迢绿树江天晓,霭霭红霞晚日晴。
遥望四边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鸥轻。
倒读就变成了:
轻鸥数点千峰碧,水接云边四望遥。
睛日晚霞红霭霭,晓天江树绿迢迢。
清波石眼泉当槛,小径松门寺对桥。
月明钩舟渔浦远,倾山雪浪暗随潮。
广东茂名市有一座观山寺,石壁上刻有一首回文诗,不论是顺读倒读都是一首渔舟唱晚七律诗,浑成自然,无限妙趣。诗曰:
悠悠绿水傍林偎,日落观山四壁回。
幽林古寺孤明月,冷井寒泉碧映台。
鸥飞满浦渔舟冷,鹤伴闲亭仙客来。
游径踏花堙上走,流溪远棹一篷开。
倒读变成了:
开篷一棹远溪流,走上堙花踏径游。
来客仙亭闲伴鹤,冷舟渔浦满飞鸥。
台映碧泉寒井冷,月明孤寺古林幽。
回壁四山观落日,偎林傍水绿悠悠。
在民间也有许多像这类的回文诗词的对联,就像福建厦门鼓浪屿鱼脯浦就有一副有名的回文对联: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
清代朱杏孙有一首《虞美人》词,词本身是回文,同时又能标点为七言律诗,亦可倒读,可资欣赏。词云:
孤楼倚梦寒灯隔,细雨梧窗逼。冷风珠露扑钗虫,络索玉环,圆鬓凤玲珑。肤凝薄粉残妆悄,影对疏栏小。院空芜绿引香浓,冉冉近黄昏,月映帘红。
倒读也是调寄《虞美人》,但韵脚变了:
红帘映月昏黄近,冉冉浓香引。绿芜空院小栏疏,对影悄妆,残粉薄凝肤。珑玲凤鬓圆环玉,索络虫钗扑。露珠风冷逼窗梧,雨细隔灯,寒梦倚楼孤。
此词重新标点,可成七律一首:
孤楼倚梦寒灯隔,细雨梧窗逼冷风。
珠露扑钗虫络索,玉环圆鬓凤玲珑。
肤凝薄粉残妆悄,影对疏栏小院空。
芜绿引香浓冉冉,近黄昏月映帘红。
倒读则为:
红帘映月昏黄近,冉冉浓香引绿芜。
空院小栏疏对影,悄妆残粉薄凝肤。
珑玲凤鬓圆环玉,索络虫钗扑露珠。
风冷逼窗梧雨细,隔灯寒梦倚楼孤。
中国汉语真是博大精深,变化无穷。如能有空遐之时,拿来研读一番,定能收益非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