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漫谈‘人性’-----对人性的一点思考

(2024-01-31 16:25:48)

                  漫谈‘人性’-----对人性的一点思考

                   ·离家民·

说起人性,首先想起的是儿时背过的三字经儿歌“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在我女儿小的时候,又流传过一个新版本:“人之初,如玉璞,情可移,性可塑”。记得当时就有所思考,感觉新版本讲法比旧的说辞更准确一点。原因是半生的经历中遇到过太多的‘性本恶’的事例。 

可见,自古以来就有许多先哲们对‘人性’有过思考、感悟和洞察。但限于古代科学思维的欠缺,其叙述和结论难免有概念不清、逻辑缺失、自相矛盾的Bug。例如;有人认为人性本善,有人认为人性本恶。有人认为人性本智,有人认为人性本愚,等等。这些不确定的说法,至今对社会依然有着广泛深远的影响,甚至影响到社会制度的规划、社会生活的治理。影响到人类宗教信仰和文化习俗等方面。故在此想到从科学思维的角度,谈谈自己对‘人性’的理解。

一、‘人性’的定义

人性,顾名思义指人的‘性格’‘特征’‘性情’‘人格’等。指人区别于其它动物的属性。

从生物分类学角度讲,人类属于:动物界、脊索门、哺乳纲、灵长目、人科、人属、智人种。智人是人属类动物中现存的最后一个物种。故可以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种叫‘智人’的动物。故以下所称的‘人’,即指动物‘智人’。

既然人是动物,自然有动物的属性。古语讲‘食色性也’,所有动物都有进食和繁衍的共性,人也不例外。故这就是对人类动物性的准确描述。

既然是‘智人’,故人类有‘智慧性’。从常识看,人类的‘智性’远远高于其它动物的智性。但也不能绝对下结论,因为没有给‘智’下准确的定义。这个问题后面会谈到。

从社会学角度讲,‘人性’指‘个体人’区别于其它‘个体人’的属性。也指‘群体人’区别于其它‘群体动物’的属性。

从常识来说,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事物,故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古语讲,‘龙生九子,各不相同’。这也是古人对个体‘人性’的正确描述。

因为人类是群居动物,所以有社会性、组织性、从众性。人类的有组织性,可以简称为‘群性’。从常识看,人类的组织性或‘群性’也远远高于其他动物。这从人类建立了联合国、国家、社团、政府、各级管理机构等可以看的出来。

因为人类有高度的社会性、组织性,所以个体人和其它人或其它动物打交道时,会表现出‘利他性’或‘害他性’。简称为‘善性’或‘恶性’。

从心理学角度讲,人类还具有比其他动物更明显的其他个性。主要是‘贪性’‘勇性’和‘诚性’。这些都符合日常观察和历史经验。

‘贪性’,也可以称为‘上进心’,表现在各个方面。主要是:贪财、贪权、贪色、贪生、贪知。这些性情,不能简单地以好坏来评价,因为就是这些性情决定了人类的现状。贪财,使人类社会物质极大丰富。贪权,使人类组织性更强更复杂,同时也带来各种纷争。贪色,使人类数量剧增。贪生,使人类发展了医学。贪知,使人类发展出了科学。这些事例很好地证明了‘贪性’是人性的一个主要指标。

‘勇性’也是人类的一个典型特征。古语讲一个人‘智勇双全’,就是把人的‘勇性’看的十分重要的例子。因为贪,故而勇,因此人类才有了非凡的创举。例如登月这样的事只有人类能做的出来。在非洲原始深林中,原始部落的人手持一根长矛,就敢于从狮子口中夺食,这也是人具有‘勇性’的明显事例。

‘诚性’也是人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古语讲‘季布一诺,胜于千金’,就是古人对人的‘诚性’重要性的最好描述。因为人类具有高度的社会性或‘群性’,所以‘诚性’成为维持人类社会性的重要特性。如果没有‘诚性’,高度有组织的社会性就不能维持。

从人类学角度讲,人性特点有:直立行走,使用语言,复杂的组织,喜欢思考,具有丰富的文化(包括科技)。

综上所述,所谓‘人性’,是由包含许多指标组成的,区别于其它动物的特殊属性。这些指标主要是:‘智性’、‘善性’、‘群性’、‘贪性’、‘勇性’和‘诚性’。

如果把‘人性’用代数里的一个函数R表示,那么它的自变量就是‘智性’、‘善性’、‘群性’、‘贪性’、‘勇性’和‘诚性’。即:R=fZ,S,Q,T,Y,C)。

如果把描述‘人性’的指标,看成几何里的一个坐标轴。则,人性就是一个六维空间。而每个个体人的人性,就是六维空间中的一个点。

 此可见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二、‘人性’中的共性和个性

人性有共性和个性之分。

 

人类因为有共性,所以人被生物分类学划归在一起。主要的共性就是以上所述的六个方面异于其它动物的属性。但和其它动物相比,差异有多大,又难以用数学准确描述。这也是社会学、心理学的科学性不能和物理学相比的根本原因。但它们对人类社会的研究也是有大概率正确的参考作用的。并且每个学科都是在不断修正和发展的。

人的个性,指个体人与其他人的区别。这种差别也是非常巨大的。如有的人智力超群,多数人智力平平,少数人愚不可及。有的人非常善良,有的人非常恶毒,多数人小善小恶。 有人特立独行,有人离不开群体。有人勇猛,有人胆怯。有人诚实守信,有人背信弃义。有人贪得无厌,有人本分守节。其他的人性指标方面也是如此。总体看来,人性的概率分布是遵循正态分布的。即,大善大恶,大智大愚等等都是小概率存在的。大概率的人性集中在小善小恶、小智小愚的大多数人身上。 

这里不谈‘人性’的好坏。因为‘好’与‘坏’是一种价值观的评判,不是本文谈论的主体。如果谁有兴趣,也可以自己去思考。估计不会有什么有意义的答案。例如,人类崇尚智慧,喜好聪明。但过于‘聪明’,甚至聪明到了制造人工智能,制造开发了核能,还贪得无厌地追求长生不老,幻想移民外星球。等等。这样的聪明好吗?这是一个难有答案的哲学问题。假如把长久延续人类的生存繁衍看成是‘好’的标准,那么‘智人’大概率不会比鸟兽鱼虫存在的长久。------反过来思考,那到底是‘智人’聪明?还是其它动物聪明?  

三、‘人性’中的本性和习性 

人性有本性和习性之分。本性指来自生物遗传的性情。习性指后天学习养成的性情。常言道‘本性难移’,但是也不是绝对不可移,否则就不会存在现代发达的教育系统了。

具体到上述人性的六个方面,智力的高低一半取决于遗传,一半取决于后天的训练。善性也是可以通过后天教育改变的。同样,合群性、勇敢性、上进性、诚实性都是可以通过后天教育培训能有所改变的。但具体到每一个个体人,因为先天因素的不同,后天受教育的环境不同,结果会是千差万别的不同。最终决定了世界上不会存在‘人性’完全相同的两个人。

在此想到著名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一个观点。他认为,一个人在五岁之前,其生活经历经验就基本决定了他(她)一生对自我和世界的认知和应对方式。也就是说,童年的经历经验决定了人一生的性格和命运。这和中国古语讲的‘人,从小看见了老’的经验相吻合。

如果这些道理正确的话,人们就该重视幼儿的‘人性’教育。

四、‘人性’中的理性和感性 

现代人的话语中经常谈到人的理性和感性。它们其实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两种方式。

所谓理性,就是在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形式逻辑推理的方式去认识世界。其实也就是用科学的方法认识世界。近代随着科学文化的发扬光大,人类的理性思维有了极大地提升。因此科学也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内容。

 

所谓感性,就是通过心灵直觉和感受去认知世界。它也是人类认知世界的重要方法之一。有一句话讲‘科学不是万能的’,故,感性的认知会长久存在下去。

从日常经验来看,科学家偏重于理性认知。艺术家、作家偏重于感性认知。理性对物质世界的认知有优势。感性对人的灵魂认知有优势。难怪当年以色列建国后,第二任聘请爱因斯坦去做以色列总统时,爱因斯坦一口回绝,他说:我只了解物质,对人的了解一无所知。(大意)。在此又想起杨振宁和莫言对话的一段故事。总之,科学家对物质世界有深刻的理解,艺术家、作家对‘人性’有深刻的洞察。他们都是智者,也就是说都是杰出的动物‘智人’。

五、综述

     总之,‘人性’之复杂超乎想象。人性主要包括智性、善性、群性、贪性、勇性和诚信。它们是‘人性’的六个维度。人类的智慧和愚昧,善良和邪恶等指标方面,都远远超过了生存在同一个星球上的其它动物。那么,为了人类的长久未来,在某些方面,人类是否应当向其它动物学习呢?------答案我不知道。

     胡思乱想,胡言乱语,谈不完的‘人性’,谈不清的‘人性’。算作随笔,就此打住。

 

     202413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