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随想:解密人生

(2022-08-26 16:34:42)

随想:解密人生

-----以计算机为模型对人生的解读

                                  ·离家民·

 

古人早有此感慨:认识别人容易,认识自己难。这个道理对人类整体而言也是成立的。即:人类认识外部世界容易,认识自身难。好在,近代人类发明了具有人工智能的计算机。它是一个很好的“人”的模型。借助这个模型,可以对“人”有更多的了解。这也是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另类成果吧。

 

计算机之所以称为电脑,就是因为它和人脑有非常相似的结构、功能和原理。当初科学家发明计算机时,不知道是否借助了“人”这个模型。但可以肯定的是,借助‘电脑’模型,确实可以获得许多对“人脑”的认知。

 

一、计算机软硬件与“人”的对应关系

 

计算机由硬件和软件组成。

人由物质身体和包含各种知识结构、逻辑思维程序、情感认知程序等的精神组成。

 

1、计算机硬件与人的硬件对应关系

计算机硬件由主机和外围设备组成。

人的硬件由大脑和四肢、眼口鼻耳等组成。其中还应当包括书‘人脑’的外存)

 

计算机主机由CPU(中心处理单元)、内存(自带基本输入输出程序BIOS,由厂家通过只读存储器ROM“烧刻”在内存条上和RAM组成)和主板组成。

 

CPU由逻辑计算器、控制器、缓存组成。CPU的主要指标是运行频率(包括主频、外频、总线频率)、字长、缓存大小、倍频系数、超线程能力、寿命等。这些指标分别决定了CPU的运行速度、运算能力、暂时存储能力、内部数据交换能力、同时处理数据能力和寿命长短。

 

人的‘主机’对应大脑。由负责逻辑计算、记忆和信息传导的神经细胞、神经元组成(由父母遗传得来)。

 

人的大脑脑沟、脑回对应计算机主板上的CPU和内存;人的CPU和内存来自父母的遗传,人的内存也自带不可更改的来自父母遗传的基本输入输出程序。

 

由于脑科学对大脑的研究尚未完全明了,人的大脑CPU的主要指标还不能与计算机CPU的主要指标一一对应。但明显可见的是,‘人脑’也有这些指标所显示的功能。并且计算机CPU在运行速度、运算能力、同时处理数据能力等指标方面远远超过人类大脑中的CPU

 

计算机外围设备由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外部存储器组成。如,电源、键盘、摄像头、传感器、显示器、音响、执行机构等。其中电源负责从外部获取能量。

 

人的外围设备由手、脚、口、耳、眼、鼻组成。其中手、脚、口是输出设备(通过行动和语言),眼、耳、鼻、皮肤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实现信号输入功能。人类目前的外部存储器主要是书籍和电子文档。其中,口通过食物获取能量,通过心脏的搏动,为人体提供动力。

 

2、计算机软件与人的软件对照

 

计算机软件由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组成。

 

人的软件由学校教育输入的数理化生等系统知识和各种从业知识组成。这些知识中内含逻辑程序。

 

计算机系统软件目前主要是windowsLinuxUNIX等。承担编译,数据库管理,存储器格式化,文件系统管理,用户身份验证,驱动管理,网络连接等功能。

 

人的系统软件,目前主要是学校教育输入的数、理、化、生等基本知识、基本逻辑和情感类知识。在其指导下完成思考、表达、行动等功能。

 

计算机应用软件指文字处理、表格处理、工业控制、语言翻译等完成各种具体工作的程序。

人的应用软件包括从业所需要的各种专业知识。如电气、机械、工程、医疗、金融、营销、种植、养殖等各类专业知识。

 

3、小结

由此可见,人就是一台功能完全和计算机一样的“生物计算机”。虽然目前对这台“生物计算机”的认识还有许多未解之谜,但借助计算机模型,可以更好地对“人”进行一些解读。基于以上认知,本文尝试对人与社会现象作一些解读。需要说明的是,这只是想抛砖引玉,不算学术论文。最新研制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功能几乎与人完全相同,这也是如此做有合理性的一个很好的佐证。

 

二、用计算机模型对‘人’的生命历程解读

 

一个婴儿诞生了,也就是一台‘裸机’出厂了。(以下谐称‘人机’)

 

它的生产厂商就是它的父母。自带来自厂家(父母)的BIOS(基本输入输出程序)。饿了知道要食物,渴了知道要水喝,困了知道睡觉,乐了知道笑,痛了知道哭。在8岁上学装机(安装软件)之前,一切都是在BIOS主导下运行。

 

这台“裸机”自带来自生产厂家(父母)的硬件配置。身体壮不壮?反应快不快?运行稳定性怎样?基本逻辑计算能力好不好?口才好不好?手脚灵不灵?内存记忆容量大不大,牢不牢?总之,基本性能怎样?-----是一台电子管的、晶体管的、集成电路的、还是大规模集成电路的?中央处理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是386486586、奔腾、K9 K10、还是酷睿?这些都是由生产厂家(父母)先天决定了的。

 

8---20岁,从小学至高中毕业阶段,是“系统软件”装机阶段。系统软件装得是Windows 3.1Windows NTWindows 2000Windows XPWindows vistaWindows 7Windows 8,还是Windows 10?决定了以后运行的效率和结果。目前看来,‘人机’最先进的系统软件是数、理、化、生、历史、地理、天文、语言等及其中包含的逻辑知识和情感知识。如果装了落伍的或错误的软件,在以后的运行中就会经常出现计算错误、蓝屏和死机现象,也难以胜任今后人生中复杂的工作需要。当然,在以后的工作生活应用过程中,还可以继续学习,不断用新的知识打“补丁”。否则难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生活工作需要。

 

--24岁是大学阶段。这个阶段主要任务是安装“应用软件”,以便将来完成职业业务工作。应用软件主要分为理科、文科、工科、艺术体育等。理科以数、理、化、生等更深的专业知识为主,将来可从事科研、教学、统计、精算、管理等工作。文科以历史、地理、哲学、社会学、心里学等为主,将来可从事社科研究、写作、教学、秘书、行政等工作。工科以机械、电气、材料、土木、工程等为主,将来可从事各相关行业的工程工作。艺术体育类包括摄影、绘画、雕刻、表演、竞技等,将来可从事表演、娱乐、竞技、教学等相关工作。

 

当然,如果是一台硬件和系统软件都优秀的‘人机’,它可以装下以上所有的应用软件。也为将来的职业选择开辟了广阔得空间。

 

对多数人来说,大学毕业意味着装机过程的完成。一台软、硬件兼备的‘人机’诞生了,成了一台市面上可供选择的商品‘人机’,从此面对社会的选择。

 

然后,这台‘人机’被社会选择从事某种职业。有的‘人机’软硬件品质适应职业,于是人生平稳走下来,直至退休。有的‘人机’软硬件不能适合职业要求,被辞退、辞职或重新选择或被选择,直至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有的‘人机’被大材小用,于是高级智能的“人机”主动去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直到达成匹配和谐。一般来说,“壮年机”的高效工作期限是36年。

 

转眼这台‘裸机’从出厂至今60年了。主机磨损严重。‘内存’由于记忆细胞老化,出现基本数据丢失情况,从而导致大脑CPU思考运算速度减慢。另由于大脑‘缓存’和‘内存’容量不足,外存有限,不能容纳更多新信息的存储和处理要求,以至于出现了思考迟钝和即时记忆功能丧失的现象(对应就是:阿尔茨海默病)。控制单元与传导线路也经常失灵,导致行动和情绪(喜怒哀乐)缺失了理性逻辑控制,行动出现了迟缓和难以控制现象(对应就是:帕金森病)。外围设备也磨损严重,腿关节磨损导致走路、站立出现困难。手臂关节磨损导致不能持拿重物。主机构件出现材料疲劳现象,导致腰疼。摄像头出现白内障,导致视力下降。聚焦调节功能失灵出现视觉模糊情况。麦克风不灵敏了,耳麦听不见弱小的声音信号。喇叭由于磨损,出现了吐字不清现象。

总之,‘裸机’进入了‘老年机’状态。

 

接下来进入了等待报废阶段。报废的最终原因主要是供能系统损坏导致能量供给缺失或大脑CPUBIOS崩溃导致彻底死机。至此,一台‘人机’走完了生命历程。

 

目前,本区‘人机’寿命统计平均约为73年。

 

三、用计算机模型对人生现象的一些解读

 

从这台‘人机’的计算机模型中,人可以了解自己许多。以下举例说明。

 

1‘先天’与‘后天’那个重要?

在人生的职业生涯中,有的人取得了突出成就,有的业绩平平,有的艰难坎坷。于是人们经常争论在人生旅途的成败上,是先天重要?还是后天重要?

 

从人的计算机模型中可以看出,这个问题对应就是硬件重要?还是软件重要?答案是:同等重要。

 

硬件是先天从父母那里遗传的。它决定了‘人机’的基本品质。工作频率多高?运算速度多快?内存多大?基本逻辑能力多强?这些来自生产厂商(父母)的不可改变的东西,决定了‘裸机’的基本性能。

 

从目前对人的认识中,可以发现人也有这些不可更改的东西。如:性格是内向外向?情绪稳定性怎样?基本逻辑能力怎样?记性好不好?学习理解能力强不强?反应速度快不快?体格壮不壮?等等。这些不可更改的东西会影响人的一生。出厂时,你是一台386机?还是一台奔腾机?还是一台酷睿机?决定了未来你能做什么。这是先天决定了的。正如方舟子在一篇科普文章中所说:“人不需要学习走路,鸟不需要学习飞行”。这些都是先天自带的本领。

 

软件是‘后天’通过学习装入的,也同等重要。它决定了‘机器’是否能正确高效地工作。如果在学校装了落伍的或错误的程序,再好的硬件也算不出正确的结果。目前人类发现的最好的系统软件就是数理化生科学知识,而不是其他。这就是‘人机’最好最新的Windows 10

突然想到,有人建议在小学、初中、高中要给‘裸机’装‘阴阳五行程序’,结果可想而知,将会毁掉一代‘裸机’。

 

教育缺失的人,就像没有安装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裸机’,一生只能在BIOS主导下运行。喜怒哀乐不能有效控制。只能靠外围设备从事一些简单的工作了。

 

接受了错误教育的人,就像装了错误的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一样,一生只能走在错误的道路上,不断犯错,直至主机崩溃或死机。这种人不可能取得经得住时间检验的成功。

 

总之,良好的先天硬件与优秀的后天软件同等重要,软硬件配合才能工作。先天决定你能做什么,后天决定你能做多好。

 

2、为什么说“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是错误的?

 

现代中国教育,有一句最误导人的口号就是:‘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导致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上相互攀比,投入大量金钱,结果往往得不偿失。

 

其实,道理很简单。由于‘裸机’的硬件不同,起跑线从出生开始就不同。有的人是386机型,有的是奔腾机型,有的是酷睿机型,有的输出输入设备优良,各不相同。如果裸机硬件存在缺陷,最先进的软件是装不进去的。即使勉强装进去了,也是运行不开的。因此,靠投入大量资金去拼数理化生教育是错误的。当然这些现象有社会环境原因,但家长应当明白其中道理。

 

正确的做法,应当是根据‘裸机’的硬件情况,扬长避短,因材施教,才有可能在未来多目标的人生旅途中跑赢。给一个386‘裸机’强装Windows 10是行不通的,让爱因斯坦去比赛马拉松也是跑不赢的。迈克尔.乔丹凭借灵活强壮的肢体成为了一代球王;迈克尔.杰克逊凭借优秀的歌喉成为了一代摇滚歌王;阿里、泰森凭借强壮的拳头成为一代拳王;一个普通人能知足常乐,平安度过一生也是成功;等等。他们都是人生赢家。如果让他们都去争‘冠军’,结果一定是得不偿失的。

 

但愿未来社会能有各自发挥自己特长的环境吧。这才是正确的教育之道,也是社会健康繁荣的基础。

 

3、 读书对人生重要吗?

 

首先说‘书重要吗?’。这个问题,对应‘人’的计算机模型,其实就是‘外存’或‘硬盘’对计算机重要吗?读书,其实就是扩展‘人机’外存,安装更多应用软件,给旧的软件打补丁。

 

古人讲,书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这种评价非常恰当。从生物行为学知识来看,人与其他生物最根本和明显的区别之一就是,人是唯一读书的生物。

 

从计算机模型可知,‘书’就是‘人机’的外存。所以说,一个从来不和书打交道的人,就是一个只靠‘内存’工作的‘机器’。由于内存容量的有限性,所以这样的‘人机’很难完成复杂的工作。或者说,一个品质优秀的现代‘人机’,一定是有容量巨大的外存‘书’做陪伴的人。

 

特别是,当人进入‘老年机’阶段,内存基本用完。如果不读书,扩展自己的外存,这台‘机器’会很快进入报废流程。

 

所以,建议年少的人:读正确的书。多读书。这样才能扩展自己的‘外存’容量,弥补先天‘内存’的不足和BIOS的缺陷,才能将来承担更多的责任,发挥更大的作用。建议老年人:多读书,读正确的书。尽可能扩展自己的‘外存’,延缓报废进程。

 

当然,有人会讲,许多人不读书也会事业成功。----这里没有非此即彼的矛盾,只是读了书会更好。

 

4、 人的寿命由什么决定?

 

一台‘裸机’出厂时,厂家就决定了其基本的质量和品质。所以,在同等使用维护的条件下,‘机器’的寿命是先天决定了的。正常的使用和维护,只能保证机器达到预定寿命,而不能延长其预定寿命。

 

人的寿命也同理。出生时自带来之生产厂商‘父母’的遗传基因,基因的既定程序里,自带了心脏跳动次数的密码,也自带BIOS运行的时限。所以寿命先天决定。同理,正常的生活习惯和保健养生,只能保证预定寿命的达成,而不能延长生命的时间。

 

这个道理显而易见。由此想到传统‘养生’文化。许多人以为多吃中药保健品可以延年益寿,结果却适得其反。原因是使用了错误的东西保养‘机器’,结果反而缩短了‘机器’的寿命。这是大量中药保健品使用者早亡的合理解释。

 

5、 人类意识形态之争的本质是什么?

 

‘人机’模型来看:本质是软件不兼容、网络协议不相同造成的现象。

 

人类社会近代产生了‘意识形态’之争,导致社会冲突不断,动荡不安。其实,从人的‘计算机’模型可知,世界上所有人的硬件组成都是基本相同的。不同的是后天安装的软件。一些人认为自己的‘集体主义’软件优越,有利于人的生存。一些人认为自己的‘个人主义’软件优越,有利于人的生存。最终那个软件优秀,只好运行测试。几十年测试的结果是,后者占优。当然,绝对真理是没有的,这种测试还在继续进行中。

 

但为什么依然有人赞同安装落伍的软件?从‘人机’模型可以看出,原因是有些社会‘人机’硬件配置太低,多是386机型,安装Windows 10 级别的先进软件运行不开。

 

所以,最终的解决办法是提升每个‘裸机’的硬件配置,但这需要时间。由于硬件传承自父母,所以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如果硬件确实改善不了,那从‘生存为本’的理念出发,也只能维持各自运行状态了。

 

6‘命运’的含义到底是什么?

中国人非常相信“命运”。其实世界上各国都有这种说法。如德语das Schicksal就是命运的意思。指人生中不可更改的一些东西。

 

从人的计算机模型中可知,人生不可更改的东西就是来自父母的‘硬件’传承。如cpu386,还是奔腾,还是酷睿?外围输出输入设备质量咋样?这大概就是人所谓的‘命’吧。人生中还有一种自己不能更改的东西,就是出生地和生日,也就是 ‘人机’的运行环境。这大概就是所谓的‘运’吧。加起来就是‘命运’。

 

‘命运’对一个人的一生非常重要。也就是‘硬件’和‘运行环境’对‘人机’非常重要。一台优秀的主机,如果运行在极寒极热的环境中,是不能正常工作的。‘死机’也是必然的。例如,在那个称为“文化大革命”的极端环境下,许多优秀的‘主机’率先就‘死机’了。

人能自己改变的东西就是尽可能安装优秀的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和通过读书扩展自己的硬盘。另外就是尽可能避开不适合运行的环境。但愿人们都能以此‘扼住命运的咽喉’吧。

 

7、男性和女性有何不同?

 

计算机是人的一个很相似的模型,借此可以对男性与女性的不同有所了解。男人与女人的硬件都传承自父母。但思唯方式却差别很大。其中的一个可能的解释就是传承自父母的BIOS程序不同。一个偏重于逻辑和理性,一个偏重于情绪和感觉。由此决定了男性在科学逻辑运算方面要强于女性。女性在情感艺术方面要强于男性。因此,在计算机科学中,通过改变计算机中的BIOS程序,完全可以制造出一个听见赞美就兴奋,看见悲惨就忧伤的‘女机器人’来。

 

同理,机器人有情感吗?答案是:如果能对‘情感’给出确切的定义,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完全可以制造出一个极富情感的机器人来。

 

8、人与人到底有什么不同?

 

这是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基本问题。

 

古代中国依据血缘和社会地位把人分为五等,即天子、诸侯、大夫、士与百姓。古代西方国家依据血缘和社会地位把人分为贵族与平民。根据身份不同,分别享有不同的特权。这种区分决定了古代的社会秩序,因此决定了社会制度。

 

通过17---18的世纪欧洲思想启蒙运动,近代人类社会更看重人的共性,强调‘人权’‘平等’‘平权’等理念,‘贵族’的说法讲的少了。但社会现实中对人还有许多不同的评价分类说法。如:好人与坏人、富人与穷人、有权人与无权人、聪明人与糊涂人、理性人与感性人、伟人、名人或普通人等等。再如,按种族分,如黑人、白人、黄种人、棕色人等。按地理关系分,如中国人、外国人、东方人、西方人。

 

这种区分有科学道理吗?

 

对照‘人’的计算机模型,可以分析一下人与人到底有什么不同?那种区分更科学一点。如果先抛开人的社会性,则人类个体之间的区别和计算机类似。

 

先看一下一台计算机与另一台计算机有何不同。

 

一台计算机比另一台计算机性能优越,指的是:1)通过字长反映出来的逻辑计算能力。2)通过主频反映出来的计算速度。3)通过内存、外存储容量反映出的记忆能力。4)通过优秀的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反映出来的处理问题能力。5)优良的输入输出设备。6)通过硬件质量反映出来的寿命。

 

至于是台式机、还笔记本,是方形的还是圆形的,颜色是黑的还是白的灰的等。这些都是非常次要的指标。

 

同理,人与人个体之间的主要差异也是这些指标。对应即:1)大脑的逻辑思考能力。2)反应快慢能力。3)记忆力。4)接受教育程度。5)强壮灵活的肢体、悦耳得歌喉、口才等能力。6)寿命。

 

至于是白人还是黑人,是大个子还是小个子?是亚洲人还是美洲非洲人,出生于贵族家庭还是平民家庭,等等。这些都是现代社会认为的不重要的指标。

 

可见,一台‘人机’如果某一性能突出也就难能可贵了。可以发挥自己特长,在相应行业中取得成功。如‘输出设备’异常突出,可以成运动员、歌唱家等。逻辑能力异常突出可以成科学家。等等。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即把人与计算机类比,是和现代人类历史进化中产生的‘以人为本’理念相一致的。现实中以肤色、种族、地理、经济等区分人是不科学的。这也反证了把人与计算机类比的合理性。

 

9、计算机与道德

 

说起‘人’与‘计算机’的类比,马上就会有人提出这个基本问题。即:人有道德观念。计算机有道德吗?

 

所谓‘道德’,其实是一个社会群体中存在的概念。单独的个体,谈不上道德。道德只有在和其他人的交往中才会体现出来。从历史演化角度看,‘道德’就是通过文化传承和基因遗传,流传在人们大脑中的一段‘小程序’。这段‘道德小程序’告诉人们,在和别人打交道时,应当遵守一些基本规则。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想让别人怎样对待自己,自己就应当怎样对待别人。等等。

 

这样看的话,如果把计算机类比个人,则把计算机连接在一起的网络就类似于计算机的社会。那为了保证网络正常运行不发生冲突崩溃,就需要有基本的‘网络协议’。可见,‘网络协议’就是计算机社会的基本道德。

 

所以说,如果能把人类‘道德’概念明确化、数字化,则计算机单机完全可以具备人类所具有的‘道德’。无非就是在BIOS中植入一段‘道德程序’而已。随着计算机人工智能的深度研发,有‘道德’的计算机制造不是难题。

 

10、计算机与人的智力比较问题

 

要比较电脑与人脑智力高低,首先需要给‘智力’下一个准确的定义。可惜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一个得到公认的权威的定义。所以如果泛泛而谈,就不能得出一致公认的答案。目前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也是两种观点。一种认为电脑智力远超人类,一种认为本质上还是人类智力高于计算机。对此以下谈谈我的看法。

 

‘智力’虽然没有公认的准确定义。但智力包括以下要素是得到公认的,即计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记忆力、判断力(得出正确答案的能力)、学习能力和反应速度。而在这些能力方面,电脑全面超过了人脑。谷歌研发的‘深蓝’‘阿尔法狗’在围棋比赛中战胜人类,其实就是对这个问题的一个验证。因此讲电脑智力高于人类是有根据、有道理的。

 

有一种反对意见认为:虽然电脑在极度复杂的围棋比赛中战胜了人类。但战胜人类的电脑却是人类开发制造的。因此说,还是人的智力高。

 

本人不能认可这种辩护逻辑。就像说某位科学家智力高,因为他是他父母生的,就说还是他父母智力高一样。这是逻辑上的概念置换,结论是错的。人能制造电脑,那电脑是否能制造人呢?那就看怎样定义‘人’了。目前,计算机确实不能制造一个由生物材料细胞构成的人,但却可以制造具有‘人’所有功能的‘机器人’。从这个意义上讲,计算机可以制造‘人’,而且是各式各样的‘人’。

 

从以上讨论可见,结论是:一般而言,电脑智力高于人脑。

 

11、电脑可以有情感吗?

 

普遍的一种看法是:电脑与人的根本区别是人具有情感。而电脑不具有情感。

 

喜怒哀乐是许多高级动物都具有的生命现象。而电脑不属于生命,故一般认为电脑没有情感。其实,这里又涉及到一个对‘生命’‘情感’是什么的定义问题。深入思考一下,这又是一个‘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哲学问题。

 

人类有‘情感’,是通过人的喜怒哀乐现象表现出来的。一个人如果脑死亡,则情感表现就会丧失,但目前我们依然会认为他还‘活着’。这样看来,电脑即使没有喜怒哀乐的情感现象,也不能得出它没有生命的结论来。

 

事实上,以目前人工智能技术水平,制造一个具有喜怒哀乐‘情感’表达的‘机器人’并不难。无非就是编制输入一些喜怒哀乐的程序而已。因此说,如果能对‘生命’‘情感’给出确切定义的话,电脑也是可以有‘情感’的。

 

 

12、电脑软件故障与人的精神疾病类比随想

 

精神病理学(Psychopathology)是一门研究心理疾病以及引发心理疾病原因的学科。目前依然是尚未获得公认的成熟的学科。但在研究人的精神现象方面也具有参考价值。如果按照前面所述,把人的精神现象和计算机的软件类比,也会相当契合。

 

卡伦.霍妮(Karen Horney18851952)是精神病学家和精神分析领域的代表性人物。她认为:人在出生后形成的精神人格分三个部分,真我、实我和理想我。‘真我’即来自父母遗传的、天赋的那部分,是真正的生命核心。‘实我’是现实环境中形成的现实的我。‘理想我’是个人为了逃避内心冲突而产生的有关自己的尽善尽美的意象。霍妮认为,在正常人那里这三者是互为补充,达成一个协调的整体。而精神病是由于三种精神人格冲突导致的精神异常现象。从而导致行为异常,不能正常生活。

 

同理,计算机的软件也是由出厂时自带的BIOS(基本输入输出软件)和后来装入的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组成的。如果软件发生冲突,就会出现宕机、死机、蓝屏、运行卡顿等故障,使电脑不能正常运行。

 

人的精神类疾病,一类是由于大脑器质性损伤导致的思维障碍。一类是如卡伦.霍妮所讲,是由于出生后受到环境影响,导致感知、认知冲突导致的精神障碍。

 

计算机的运行故障同样,一部分是CPURAM损坏导致的。一部分是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不兼容,应用软件相互冲突,软件不及时更新等导致的运行异常。

 

由此可见,计算机软件类故障和人的精神类疾病非常契合。因此,借助人的‘计算机模型’来研究人的精神障碍有其合理价值。

 

13、计算机与网络、人与社会的类比随想

 

先看一下前面讨论过的对‘计算机’性能的评价分类。

 

根据计算机的性能、质量可以区分计算机的好坏。一台计算机,如果其硬件软件都优秀,如:其CPU运算能力强、速度快、内存容量大、内置BIOS程序稳定、外围设备品质好、外存大(硬盘)、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都功能强大,运行稳定,我们就说这台计算机品质优良。

 

同理类比就是,一个人如果先天‘硬件’优良(肉体遗传),后天安装的‘软件’也很先进(接受了良好的教育),那这个人就是‘品质优良’的人。或者说,一个人,如果他逻辑思考能力强,记忆力好,反应速度快,身体健康,接受了好的教育,我们就可以认为他是一个‘品质优良的人’。-----可见,‘逻辑能力’‘记忆能力’‘反应快慢’‘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等这些指标,都能和计算机模型完美对应。通过这些指标就能较客观地评价一个人。

 

社会与个人的关系,类似于互联网与单台计算机的关系。

 

网络功能是否高效有序,取决于组成网络的单机的品质和把单机联系起来的‘网络协议规则’。一堆落伍的‘单板机’或‘386’机,组不成高效有序功能强大的互联网。一堆品质优良的‘酷睿’单机,没有先进的合理的网络协议规则,互联网也建立运行不起来。两者都很重要,缺一不可。

 

同理,人类社会是否先进文明,取决于每个人个体的‘品质’和把个人联系起来的社会‘法律制度’。两者都重要,缺一不可。正如胡适先生曾讲过的:现代公民社会,不可能靠一群奴隶建立起来(大意)。同理,一群智力正常的人,如果没有基于现代文明法治理念的先进的‘制度’规范,也只能在弱肉强食的帝制泥坑里打转转了。因此,许多人把社会问题单一归因于个人素质原因或制度原因都是明显错误的。

 

因此,同时完善每个人自我品质,完善把个体联系在一起的制度和规则,才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必由之路。

 

四、随想总结

 

以上只算一些粗浅的‘哲学’思考。见仁见智,读者自鉴吧。

 

总之,计算机技术是人类极富才华的创造发明。也是一个及其成功的人的模型。通过对计算机这个‘人的模型’的认识,可以很好地认识人类自己。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也许不久的将来,人们将不能再区分,在这个世界上谁是‘机器’谁是‘人’了。(全文完)

   

 2020/11/30初稿2022/8/18改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思露集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