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文/樊凯
东航MU2036的#乘客强开飞机逃生门#事件,成了这两天的新闻热门话题。从头到尾一直关注,作为一个媒体人,也算是半个民航人,深深被触动了。
是机组人员口出狂言,还是乘客栽赃污蔑?航空公司是否全无过错?乘客为什么打开应急舱门?在我来看,这些都不重要。因为公安机关已经介入,调查终会有结果,该批评的批评、该罚款的罚款、该拘留的拘留,谁的责任谁来扛。
什么才重要呢?中国东方航空公司在这起事件中的反应和表现,我认为很重要。因为,无论是从一个媒体的角度,还是乘客的角度,抑或是业内半个同行的角度,东航在这个新媒体时代的危机公关能力几乎为零。
不,说“负分滚粗”才更贴切一些。
中国东方航空MU2036航班
机型:737-800型(189个座位)
起飞地:孟加拉国首都达卡(14点起飞)
经停:云南昆明(20点45起飞)
目的地:北京(0点05分落地)
事情经过:
1月9日,由于昆明大雪,长水机场航班出现大面积延误,其中就包括东航MU2036。根据媒体报道:该航班在达卡实际起飞时间为19:32、昆明落地21:12;晚上23:00,地面服务人员组织旅客登机,少数旅客要求赔偿拒不登机;经过长时间沟通,次日凌晨1:40分登机完毕。
由于长水机场持续降雪,夜间温度不断下降,航班起飞前需进行除冰雪。等待过程中,少数旅客对除冰雪等待时间表示不理解,出现过激语言。凌晨3:17,飞机除冰完毕,随即开始滑行。滑行过程中,应急舱门被人为打开;随后,飞机放弃起飞,涉事旅客被机场公安带走调查。
好了,这就是这起东航MU2036航班事件,官方公布的大致情况。为了更直观一些,先从旅客的角度讲,以事件节点的形式来还原此事:
20:00,MU2036航班从昆明出发的旅客全部候机;(东航规定,2015年1月1日起,昆明长水机场值机截止时间调整为45分钟)
21:12,MU2036落地;
23:00,旅客允许登机,少数人要求赔偿;
01:40,协商结束,所有旅客登机完毕;
03:17,飞机除冰完毕,开始滑行,有乘客打开了3扇紧急舱门;
04:xx,@风云者天行健 发微博求助;
05:40,新浪微博开始逐渐大量转发;
08:55,知名微博@航空事 发布新闻;
10:03,知名博主@欢乐的云端之上 跟进;
11:39,知名博主@Jeffwell 对除冰进行技术解析;
12:19,此事件登上@头条新闻。
各路内容逐渐开始发酵。
而根据昆明机场公安局在1月10日晚上22:20分,经中新网发布的新闻稿中显示:
04:20,港区派出所接到报警;
04:25,民警抵达现场;
22:20,中新网的新闻宣布调查尘埃落地:MU2036航班被违法打开的三道应急舱门分别位于41L、42A、42L座位旁。该航班延误后,北京某旅行社25人团队在其导游李某媛(女)的煽动下,情绪尤为激动;团队中旅客周某(男)违法打开41L、42L座位旁两道应急舱门;团队旅客李某辉(男)发布虚假信息。
最终,对李某媛的违法行为予以治安拘留15日处罚,对周某的违法行为予以治安拘留15日处罚;对李某辉的行为予以训诫。对违法打开42A座位旁应急舱门的违法人员正在进一步调查核实中。
至于备受关注的事情诱因,警方也公布了:“凌晨3时45分MU2036开始机身除冰工作,由于除冰需要,飞机内关闭了空调约30分钟。由于飞机内空气不流通,机上有一位年长女性身体不适,此时机上大部分旅客都比较关注该名旅客的身体状况,要求机长出面解释,MU2036航班的副机长出面解释,回答无法让旅客满意,致使旅客情绪激动,与机组发生争执。”
从以上来看,东航机组人员似乎对此事并无太大责任。可纵观东航(指的是公司层面)对于此事的处理、对于紧急事件的应对,给一个“负分滚粗”的评价,丝毫不为过。
可能有人会觉得莫名其妙,但如果把此事掰开揉碎了仔细讲,同样用时间节点的方式,就会发现问题所在了。
1:凌晨四点多,@风云者天行健 的数条微博,并未赢得网友们的同情,几乎是遭到大家的一致斥责;
2:早上七八点以后,航空媒体、飞行员、空乘人员等业内或同样,开始纷纷跟进,不少人几乎是破口大骂;
3:中午12点多,随着新浪头条新闻的关注,各大媒体纷纷跟进,新浪、搜狐两大网站的首页均挂上此新闻;
4:下午2点多,东航发布声明称:机组和乘务组按规章程序和服务专业规范操作,无不当用语现象;此事,对于航空公司的质疑,开始慢慢增多;
5:下午快4点,云南警方发布通报:乘客打开安全门,发生在与机组争吵之后;不少人开始纷纷质疑,MU2036的机长是否真如原Po所讲的那样摔门狂言。
6:晚上10点半,云南警方公布调查结果。
从9号晚上8点到10号凌晨3点多,这差不多七八个小时的时间,是东航的一线员工在应对各种状况,其中究竟暂且不表,因为有公安机关的调查为证;但在事情发生以后,从凌晨3点多开始到上午九十点钟的高关注度,直到晚上10点半的结果出来,这超过12个小时的时间里,东航这个公司又做了哪些应对呢?通过中国广播网发了一个通报,大致意思就是说一线员工没骂人;当然还协助了调查,等待最终调查结果。
其他呢?呵呵,没了。东航官网?没东西;@东方航空官方微博?一句话没有……
在民航界人士的眼中,这可能只是一个小小的航班延误:是因为天气原因啊,毕竟那么大的雪,还有很多航班都在一起等啊;只有MU2036的应急舱门被打开了,这肯定是乘客的问题啊。延误那么久时间的原因?因为得排队啊,得滑行啊,得除冰啊。为什么关闭空调?这是为了保障除冰安全啊。
诸如此类的,都对,也相信MU2036的机组人员做出过无数遍解释,毕竟,7个小时的漫长等待并不是什么好滋味,必定会遇到不少“大爷”级乘客。
可是,公众知道吗?
在第二个时间段里,十来个小时的时间,东航(指的是公司层面)的应对措施是什么呢?哪怕你只是发出一点点声音,播报一下该事件的进度、让当事人员发出声音,简述一下事情的过程;最最不济了,当有虚假消息出现时,你反驳一下也好啊。要知道,在这个新媒体时代,别说7个小时,7分钟都足以让流言满天飞,足以让真事变成谎言、让谎言再变回事实,托马斯全旋好多遍。
难道东航认为,这只是下面发生的一起小事件,轻微到不足挂齿?
人们常说的“危机公关”,其实并不是到了危机的时刻才公关,所谓公关也并非特指打点关系。你的品牌建设,也属于“公关”的范畴。
就像在今天的微博里,有人质问说:“抢银行需要换个角度想想让银行也去危机公关么?”我的回答是:“银行被抢,老百姓会不会对他们的安全产生质疑?会不会影响存款量?银行需不需要危机公关?凡事必有两面性。”
同理,即便这起事件完全是乘客的全责,东航没有丝毫的问题,并且一线员工还受了委屈。那么请问,东航这个品牌真的就一点儿没有受损吗?你的信誉度没有出现下降吗?会不会有人开始抵制东航?会不会有人从此对东航这个品牌心生恶感?
数十年建立的好品牌,想毁掉,也许只是眨眼间。
是不是觉得很可笑?想想当年牛逼、后来脱离时代的诺基亚、摩托罗拉、爱立信,还有现在的索尼、李宁等等。还笑得出来吗?
也许有些人会觉得不屑,反正中国人多,飞机就是方便,你爱坐不坐,多你一个不多,少你一个不少。
那么好,我再请问:
如果在十年前,有人说铁路会抢夺航空的客源,谁会相信?估计都会骂这人脑子有病吧。你铁路跑那么慢,我飞机飞这么快。比如从北京到郑州,你呼哧呼哧到了地方,我都飞了个来回了。可是,现在呢?看看现在的高铁路网把短途航线灭成什么样了?
如果在五年前,有人说航空公司的生存会越来越难,谁会相信?估计也是骂声一片吧。肯定啊,我们都是国企啊,是高大上垄断行业啊,就算赔钱了国家给补贴啊。再看看现在?机票价格下降了多少?有多少民营资本杀了进来?更别提指不定哪天就开放的通航领域了。
所以,大爷们,你们还打算继续高高在上吗?
还打算继续端着架子,不尿这个新时代吗?
PS:
白天的这条评论,招来了不少谩骂声,有人问我这个主编哪里买的,也有新文化报的一位媒体同行“夸”本人是公知,轻松站在道德制高点。
对此,还是想多说一句,虽说这是一个短平快的140字时代吧,看微博的时候也请看完再批斗,至少先看人家说的是啥观点;否则,那不就成傻逼骂大街了吗?
另外,真心奉劝一句:自己的大事也好,身边的小情也罢,无所谓多深多浅、亲疏远近,多冷静、多思考,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这真的不是坏事。
在这个世界,哪个巴掌可以自己啪啪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