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年度下学期扎染计划
(2013-02-26 11:06:50)| 分类: 校本课程 | 
扎染计划
一、校本课程概述:
扎染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工艺美术种类,是中国民族文化几千年来积淀的艺术结晶,有着其他工艺无法达到和代替的特殊的效果之美。传统的手工扎染具有实用性和艺术性的双重功能,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且制作工艺简便、有趣。
二、学生概况
四、五年级学生以选修的形式参与活动,共有20人。参与的学生热爱美术,具有一定的造型能力,能大胆地发挥想象,作品内容丰富,富有生活情趣;有较高的创新意识和较好的心理品质。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我国扎染的历史、文化、特点以及扎染的分类,发现我国少数民族扎染艺术精品。
2、知道扎染画面的构成是以点、线、面三要素为主。
3、掌握基础的点的扎染练习。
4、掌握基础的线的扎染练习。
5、掌握基础的面的扎染练习。
6、掌握扎染制作方法并能独自设计制作扎染丝巾和壁挂等艺术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扎染艺术的魅力,弘扬民族文化,激发对我国扎染艺术的兴趣,培养审美意识。
2、体验扎染艺术带来的快乐,获得对扎染的制作、创作的持久兴趣、增强民族崇敬、自豪感。
3、在扎染艺术的制作过程中感受民间艺术的特色,培养吃苦耐劳、勇于创新的精神。
4、多观察生活,借助扎染艺术这一媒介展现出来,培养热爱生活、美化生活的态度,激发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工艺的意识和使命感。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扎染设计制作工艺步骤。
教学难点:纹样的设计与制作技巧。
五、有效推进课程的措施
本课程既独立成为课程,又是美术教育课程的补充和延伸。要求参与学生热爱美术,具有一定的造型能力。四至五年级学生以选修的形式在专用教室展开教学活动,隔周2课时。
1、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教学中遵循审美规律,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拓展到美术文化的学习,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开展想象,通过欣赏、比较、讨论、创作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感受工艺文化的博大。
2、在创作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良好的意志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合作学习的情境,指导合作交流的方法。在制作过程中,鼓励学生战胜遇到的困难,培养耐心、细心的良好品质。
3、民族工艺的学习应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通过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内涵,弘扬民族文化,培育民族精神,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参观展览、欣赏等方式,了解扎染的历史、文化、特点以及分类。
2、通过讲解、当场示范、指导等方法,初步掌握各种扎染技法制作过程。
3、通过动手操作、模仿民族工艺品、交流经验和总结等方法,掌握各种扎染技法的操作技能。
六、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扎染的实物及图片、白棉布或白丝绸、棉线、剪刀、染锅、电炉、水桶、染料、固色剂等。
七、教学进度安排表
| 周次 | 教学内容 | 教学目标 | 教学准备 | 备注 | 
| 第3周 | 平针串缝、对折串缝 和小梅花串缝 | 熟练掌握扎染的平针串缝、对折串缝 和小梅花串缝的技法。 | 棉布、丝绸以及毛、麻等天然织物;针和线。 |     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并总结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 
| 第5周 | 三折串缝、四折串缝和合下串缝 | 熟练掌握扎染的三折串缝、四折串缝和合下串缝 的技法。 | 棉布、丝绸以及毛、麻等天然织物;针和线。 | |
| 第7周 | 方胜串缝和包边串缝 | 熟练掌握扎染的方胜串缝和包边串缝的技法。 | 棉布、丝绸以及毛、麻等天然织物;针和线。 | |
| 第9周 | 大梅花扎和十字花扎 | 熟练掌握扎染的大梅花扎和十字花扎 的技法。 | 棉布、丝绸以及毛、麻等天然织物;针和线。 | |
| 第11周 | 佩兹利花 | 熟练掌握扎染的佩兹利花的技法。 | 棉布、丝绸以及毛、麻等天然织物;针和线。 | |
| 第13周 | 包豆子花 | 熟练掌握扎染的包豆子花的技法。 | 棉布、丝绸以及毛、麻等天然织物;针和线。 | |
| 第15周 | 现代扎染的制作工艺 | 熟练掌握扎染的技法进行现代扎染的工艺制作。 | 棉布、丝绸以及毛、麻等天然织物;针和线。 | |
| 第17周 | 我们身边的扎染艺术 | 了解我们身边优秀的扎染作品 | 优秀扎染作品 |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