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09四川高考成绩:理综成绩是对中学理科教师教学的侮辱

(2009-06-26 00:21:59)
标签:

理科

高考成绩

科学教育

语文

四川高考成绩

教育

分类: 教育叙事

         首先声明,我不是教理科的。

         今天是公布高考成绩的日子,据说各中学校长凌晨四点还在守着招办出成绩?不知真假,听说而已!但成绩一出来,才相信,那天理综考试,学生泪流的原因!

        也好,当我们四川各地市在为高考万人上线率“考备竞赛”时,当我们被各种高考指标乌云笼罩时,当教育行政领导不顾教育如种庄稼的事实而只准“上线人数”只涨不跌时,这无疑是一个极大的讽刺!

        教育真正只涨不跌的,不应该是高考成绩,应该是人的综合素养,对科学的好奇,对人的关怀,对社会的责任。可是,不可测,导致惰政,不思改革,创新。这么多年,弄不出一套像样的真正综合的理科试题,足以见得,命题者、管理者不是自身水平有限,就是根本就缺少创造力或创新精神!一个没有创造力的群体,还要去培养别人的创造力,测试别人的创造力、能力,实在滑稽得可笑!看来,守是守不住了!

       理综成绩是对中学理科教师教学的侮辱,是对学生三年理科学习的彻底否定,也是对四川理科教学的水平的彻底否定!可以想象,学生学习三年,只达成测试的40%左右(理综满分300分,物理大致120,化学110,生物70分),也就是120多一点。极大地挫伤了进行科学教育的理科教师的积极性!当科学学习,变成了奥林匹克竞赛似的试题竞技,不知道科学的兴趣与意识,理念与创新如何来?

       上海在加强语言、人文素养的培养,我们还在孜孜不倦地摧残仅有的科学好奇心,残存的创造力被失败吞噬。

       学科的命题,显示了命题者的“实力”,不知道离学生实际有几千里也!

 

      语文的命题,不是让学生内心潜力得以激发,而是抑制他们!试卷与成绩,在高考第一的今天,更让学生有学与不学没两样,教师教与不教无不同之感。抽样全省文科文科84多一点,理科86多一点。

     语文教育在迷失方向,对活生生的,生活化的语文而言,这简直是折磨,对语文老师而言简直是灭顶之灾。什么文化传承、国学、审美、情趣,统统见鬼去吧?!

     什么时候,语文能获得自由?什么时候,理综的科学教育,能深入学生的心?

     想当年,四川与北京同一套题,考入清华,北京比四川低100分,都在清华能混下去了,说明高考成绩也不是读大学非得那么高,题非得那么难。凭什么要让四川的孩子做那么艰难的题,在高三复习、考试中身心受创?

      命题者的思想中,不考倒无以选材,不考死,无以证明高考的政府意志?命题者,本身就是应试思维,何谈“教育”?

 

      不管是理综,还是语文,大家都来玩深沉和高深!

 

补记:

   有网友问有何解决方案。我只能说,方案其实早就有了,我们任何东西“特色”一下,也就无意义了。

   我比较赞成最近一篇关于高考的博文,高考捆绑了很多待遇,既得利益省份或团体,或政策制定者懒于撬动杠杆,对高考改革并不彻底,高校招生没有自己的特色,大学要学术自主,招生自主,恐怕需要好一段路程要走。所以,大学可以百花齐放,各具特色地招生,中学教育应围绕教学大纲,真正实施个性化或准个性化的教学,教师、学校、行政三者应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尽可能提供发展课程,而不是三年都提供的仅仅是考试服务!

   关于理综与数学的教育,我还是比较赞成2000年新课程改革课程设置方案:即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理科学科和数学分为理论、应用、常识三种水平层次的课程,学生自选,对应大学专业分大类,这样,不至于将所有学生都当做“科学家”“理论家”目标来培养。

   将艺术、体育上升为同一层级的课程,我觉得信息技术其实也可已上升为同一层级的学科种类,让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兴趣、天赋和才能发挥出来。

   大学要改革原来那种狭隘的专业界限,至少一二年级,避免学生们专业自我发现太晚而学不适合自己的东西。

    增加语文的课时,建议将语文分为语言、文学、修辞、语法逻辑、应用门类,增加文化课、英语的课时比例应适当压缩,且英语应根据专业需要确定其分值比例,不要整成全国中学生学英语时间超过语文时间,英文的书写远超汉字书写。

    整个中学的学科学习都应该推行学分制,修满学分,可以自由深入学习,鼓励研究式的、学科延伸的学习,才能真正调动学生 的积极性,大学除适应社会也应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特色化的课程。

 

 

 

 

延伸阅读:岂止奥数高深!

 

奥数在中国的泛滥不是科学的振兴而是文明的堕落(2009-06-25 07:32:28)

     奥数成绩不该挂钩“小升初”

     6月24日上午,孙云晓应邀去央视新闻频道做“聚焦小升初”的第二期直播节目,居然长达两个多小时。主持人赵普的博客因此节目访问量骤增几十万,但他抱怨说忙得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以下是记者对节目内容的简述,感兴趣的网友可以查看有关视频。

    继讨论“小升初”存在的种种乱象之后,央视又将视角投向奥数上。如今,奥数已从学生选修课演变成必修课,孩子叫苦不迭,家长疲不堪言,而一些重点或示范中学将奥数成绩和“小升初”升学挂钩被视为最大推手。对于奥数泛滥现象,教育专家心存担忧,认为将只适合于极少数孩子的奥数推广到大面积学习训练,这会挫败孩子的积极性,其结果是灾难性的,必须改变当前“小升初”和奥数成绩之间挂钩的现象。

  95%孩子都在疯狂地学

  在北京一所小学的大门口,各种培训班的广告贴满了墙壁。几名孩子走出校门,奥数培训班的带队老师早已等候,将这些疲惫不堪的孩子带到奥数培训班。孩子们的书包已经沉到背不动,只能选择用拉杆箱式样的书包。这是央视记者拍摄到的一组画面,孩子和家长的采访感言让人深思。

  奥数占去了孩子大量的时间,但收效甚微。孩子们坦言,“太难了”、“我一头雾水。”一名孩子对着镜头无奈地说,“我是迫不得已,我对奥数非常通恨,因为奥数占了我很多时间,想做其他事情也没有时间。”

  同样无奈的还有家长,“真是费人、费钱、费力,还不见得学到什么。”然而,家长、孩子“不情不愿”的奥数却在全国疯狂地泛滥。在广州、南京、武汉、西安、成都等地,学奥数的孩子主要集中在城区,有的班95%孩子都在学奥数,有的孩子甚至在学前就报名了。

  学校将奥数当“歪招”

  奥数成了不甜的瓜,为什么还要强扭呢?一名孩子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泄露”了秘密,“我爸说这个考试考好了,含金量非常高,对我今后升学会非常有利。”

  如今,一些重点或者示范中学将奥数成绩和“小升初”挂钩,奥数被视为通往理想初中的捷径和敲门砖,而这完全曲解了奥数培养智力超常儿童的本意。

  实际上,奥数是奥林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